学院简介:
“智能产品无处不在,信息技术无所不用”,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AI技术快速发展全领域覆盖的时代。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是我校组建最早、教学科研赛事文化积淀最丰硕、创业人才培养涉及面最广、人数最多的二级学院,也是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创建学校品牌的重点二级学院。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发展,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保障、赛事文化凝练、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已从专科教育拓展为本专并举,多专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格局。学院秉持“实基础、宽口径、重实践、育新人”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专业基础+工程实践+赛研融合+人文素养”的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功底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优、人文素养高,并具备一定国际视野的工程一线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教学条件
学院实验实训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覆盖各专业所有课程的实验室19个;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电工电子、电子产品开发创新实训中心3个;创客实践基地、机器人应用与创新、智能控制创客空间实践基地3个;广州粤嵌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银联、江西盛泰科技公司、新余博讯智能安防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新余分公司、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现有教师72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副高及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5%,博士4人,硕士学历学位教师36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6.7%,双师型教师28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7%。
二、教学质量工程
省级教学质量工程5项:一个省级创新试验基地、一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一个省级示范专业、一个省级品牌专业、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另有4门校级精品课程。2019年4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评为江西省“双一流”特色建设专业,2020年12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申报了国家级“双一流”建设专业、学院申报了江西省高水平教学团队。
三、专业设置
学院现设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2个本科专业;智能产品开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工智能方向)、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4个专科专业,在校生1453人。
四、赛事文化
学院秉承“三苦”赛事文化精神,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创意大赛、全国全省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全省机器人技能大赛,共获省级及以上奖项369个,其中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金奖1个、银奖4个、铜奖5个,获江西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15次,其中获本科组团体总分第一名4次。学院以“加强基础、培养素质、突出实践、面向工程”为专业办学特色,并围绕“一条主线、二个结合、三个互动、四年不断线”的育人思路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环节。
全国机器人大赛师生合影
全国机器人大赛参赛现场
学院参加省电子设计大赛选手合影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20年江西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奖名单
项目 |
学校名称 |
组别 |
姓名 |
指导老师 |
奖项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明邦松(男) |
张常友 |
本科组一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胡文斌(男) |
冯赟 |
本科组一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钟文景(男) |
刘洋 |
本科组一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赖锡军(男) |
陈小华 |
本科组一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赖允祥(男) |
张常友 |
本科组一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赵家乐(男) |
张常友 |
本科组一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朱英豪(男) |
王云兴 |
本科组一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林雨欣(男) |
张常友 |
本科组一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姚琪(男) |
陈小华 |
本科组一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李锦涛(男) |
刘洋 |
本科组一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刘贤君(男) |
冯赟 |
本科组一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张铭训(男) |
刘亚 |
本科组一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钟龙涛(男) |
王云兴 |
本科组一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郭蔚林(男) |
陈小华 |
本科组一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齐文峰(男) |
冯赟 |
本科组一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钟积福(男) |
刘洋 |
本科组一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张旭光(男) |
陈贵兵 |
本科组一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钟伟伟(男) |
刘洋 |
本科组一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王安雨(男) |
刘洋 |
本科组一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欧阳瑞(男) |
陈小华 |
本科组二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杨继贺(男) |
陈贵兵 |
本科组二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邹海明(男) |
冯赟 |
本科组二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黄慧斌(男) |
王云兴 |
本科组二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杨杭(男) |
张常友 |
本科组二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李青煜(男) |
张常友 |
本科组二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王志武(男) |
陈贵兵 |
本科组二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董承辉(男) |
陈小华 |
本科组二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薛俊佳(男) |
刘亚 |
本科组二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蔡郭峰(男) |
冯赟 |
本科组二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罗宽(男) |
刘洋 |
本科组二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赖志鹏(男) |
张常友 |
本科组二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郭颖辉(男) |
张常友 |
本科组三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赵雁北(男) |
刘洋 |
本科组三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胡文洁(男) |
陈贵兵 |
本科组三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甘万成(男) |
陈小华 |
本科组三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梁凯雨(男) |
刘亚 |
本科组三等奖 |
电子专题设计 |
江西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蔡彬(男) |
张常友 |
本科组三等奖 |
五、科研水平
近年来,学院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积极推行“教研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行赛事兴院、科研强院,依托学院的机器人研究所、创客中心、创客空间等科研实训主体,打通教学、实训、科研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机器人研究所的带领下,通过科研项目落地转化,很好地实现了三者的有机融合,为培养能用、可用、好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近三年科研成果
名称 |
学术论文 |
科研课题 |
专利 |
教材 |
企业横向课题 |
数量 |
35 |
28 |
22 |
2 |
12 |
级别 |
其中EI1篇,核心期刊8篇,国家级26篇。 |
其中省部级26项,市厅级2项。 |
实用新型20项,软件著作2项。 |
|
|
图1 智能热水表
图2掌上智慧校园
图3智能电表
图4科研管理系统
图5学校学工管理系统
图6艺术学院琴房预约管理系统
图7学生宿舍共享电吹风
图8学生宿舍共享洗衣机
图9 智能共享饮水机
图10 智能水控系统
六、创业与就业
学院近三年学生创业情况统计
序号 |
学生姓名 |
性别 |
学历 |
届别 |
公司名称 |
1 |
梁金柳 |
男 |
专科 |
2017届 |
南宁佳艺源科技有限公司 |
2 |
王星 |
男 |
专科 |
2017届 |
新余凌盛科技有限公司 |
3 |
夏水松 |
男 |
专科 |
2017届 |
云优创装修设计工作室、黔东南美协创作基地酒店、贵州凯萨汽车租凭有限公司 |
4 |
汪兵 |
男 |
本科 |
2018届 |
苏州睿成认证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5 |
刘家雄 |
男 |
本科 |
2018届 |
赣州睿思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
6 |
王友文 |
男 |
本科 |
2018届 |
新余奥扬风能科技有限公司 |
7 |
李依文 |
男 |
本科 |
2018届 |
新余市学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8 |
陈有余 |
女 |
本科 |
2020届 |
小咸鱼原创设计工作室 |
上左:李依文同学公司营业执照 上右:梁金柳同学公司营业执照 下左:刘家雄同学公司营业执照 下右:汪兵同学公司营业执照
学院近三年学生就业情况统计
序号 |
层次 |
届别 |
就业率 |
1 |
本科 |
2018届 |
93.3% |
2 |
本科 |
2019届 |
92.5% |
3 |
本科 |
2020届 |
93.6% |
4 |
专科 |
2018届 |
93.2% |
5 |
专科 |
2019届 |
94.3% |
6 |
专科 |
2020届 |
91.5% |
(专业一览表)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代码:080701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和跟踪学习本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企业、行政部门、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及二次开发等工作的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与应用。
3、特色课程
数字电子技术、电子设计制作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C语言版)、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4、就业方向
1.智能控制方向:利用汇编语言、C语言、C++从事单片机(8位的8051系列、32位的ARM系列)、FPGA、数字逻辑电路、微机接口(串口、并口、USB、PCI)的开发,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开发、移植,主要服务于智能控制、工业控制、智能监控等工程领域。
2.信号处理方向:主要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可从事CT扫描设计、车牌扫描设计、人脸识别设计、指纹识别设计等工作。
3.电子设计自动化方向:从中小规模电子电路的计算机仿真及辅助设计到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如FPGA、CPLD开发等前端开发设计。
通信工程(本科)专业代码:080703
1、培养目标
本专业遵循“教研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较强的通信系统知识获取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制造生产、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主干课程
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5G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嵌入式系统与应用。
3、特色课程
数字电子技术、电子设计制作基础、通信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C语言版)、5G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
4、就业方向
1.通信基站、控制机房的工程设计、施工、调试路由器、交换机软硬件的维护、开发、设计等工作。
2.从事智能手机iphone及android系统应用开发的移动应用产品开发工程师。
3.从事通信固态网络设计、施工监管、调试与维护,移动通信设备、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维护、生产、技术开发、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通信技术工程师。
4.从事电话交换机技术、系统集成、电信増值业务、语音交换系统,熟悉电信综合布线的电信交换工程师。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科)专业代码:610101
1、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电子技术、智能控制、信息工程等领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接受较完善的电子与计算机应用技能训练,掌握电子电路设计、网络工程技术、嵌入式系统(单片机)开发技术和智能安全防范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并能坚持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 C语言程序设计、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单片机技术。
3、特色课程
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工电子实践指导、单片机课程设计、Matlab仿真。
4、就业方向
1.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初步设计、开发、应用等工作;
2.从事车载图像、视频、音频、探测设备的初步开发、应用、维护等工作。
3、从事智能楼宇电子设备的初步开发、设计、维护等工作。
4.从事电子与信息技术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工作;
5.从事电子产品销售及生产工艺管理等工作。
通信技术(专科)专业代码:610301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有一定的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思维活跃、工程实践能力较强,能在通信网与交换、光纤通信、数据通信等领域从事一般设计、安装、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技术工作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
2、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5G网络关键技术概论 、现代通信原理、现代通信网、单片机技术。
3、特色课程
模拟电路、数字电路、5G网络关键技术概论 、现代通信原理、现代通信网、单片机课程设计、Matlab仿真。
4、就业方向
1.从事通信网络的维护与管理工作。
2.从事通信工程公司方案设计、施工及现场调试工作。
3.从事手机游戏、移动增值业务的软件开发工作。
4.从事通信终端设备的一般设计、检测、调试、售后服务、销售工作。
应用电子技术(专科)专业代码:610102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电子应用技术型人才,具备基本的电子技术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有一定的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思维活跃、工程技术应用能力较强,能从事电子产品及设备的制造、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电子产品二次开发能力。
2、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电子测量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
3、特色课程
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工电子实践指导 、开关电源技术、贴片技术应用、LED照明技术、Matlab仿真。
4、就业方向
1.智能控制方向(毕业生主要在电子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企业,从事智能控制电子设备与产品的开发、装配、调试、维修、营销、管理等工作)。
2.从事车载图像、视频、音频、探测设备的初步开发、应用、维护等工作。
3.从事各类电子设备电源开发、智能管理及维护工作。
4.LED照明设计方向(毕业生主要在LED照明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企业,从事相关设备与产品的开发、装配、调试、维修、营销、管理等工作)。
智能产品开发(专科)专业代码:610104
1、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智能产品设计开发需要的,掌握智能产品的软硬件设计、调试、维护技能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3、特色课程
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单片机原理、嵌入式应用技术、人工智能及应用。
4、就业方向
1.面向智能产品及其关联设备制造企业,从事智能产品及其相关设备的应用、编程、调试和系统集成。
2.面向智能产品及其关联设备销售企业(主要代理公司),从事智能产品及其相关设备的应用、编程、调试和维护。
3.面向拥有智能产品及其关联设备的公司(主要智能化企业),从事智能产品及其相关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系统集成。
编辑:校报记者团 肖雄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