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赋能教学,匠心培育英才 —— 李小梅教师的科研与育人双驱风采

资料来源:江西工程学院 时间:2025-09-17 浏览次数:15

      在江西工程学院“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智能制造与建造学院教研室主任、讲师李小梅以 “以研促教、以教助研” 为核心理念,将科研成果深度融入教学实践,在机械工程与智能制造领域深耕不辍,既以高质量科研破解行业难题,又以科研优势赋能人才培养,成为学校 “科研与教学协同发展” 理念的生动践行者。

   科研成果反哺教学,筑牢应用型人才培养根基

       江西工程学院致力于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适配产业需求” 的应用型人才,李小梅深知,科研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支撑。她将自身在机械制造、舰船装备、汽车工程等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的鲜活素材,让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行业场景深度结合。

 在核心论文研究中,针对舰船装备传动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优化齿轮啮合参数的解决方案。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她将这一研究案例引入课堂,通过拆解动力学模型构建、仿真分析过程,让学生直观理解“载荷分配不均” 的行业痛点及解决思路,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让学生提前接触舰船装备领域的前沿技术,契合学校 “对接行业需求” 的教学目标。

   聚焦机械制造企业的实际生产难题,设计“一次装夹、多工序集成” 的加工工艺路线。在《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她以该论文的工艺方案为蓝本,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开展异形零件加工模拟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工艺设计到实际加工” 的完整流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操能力与工艺优化思维,与学校 “强化实践教学” 的目标高度契合。

      科研优势赋能竞赛,培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是学校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李小梅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将科研思维与创新方法融入竞赛指导,助力学生成长为 “敢创新、能实践” 的高素质人才。

在第十七届“高教杯” 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她结合自身在机械建模领域的科研经验,为学生制定 “理论夯实 + 软件实操 + 案例模拟” 的培训方案 —— 以科研项目中 “三维建模参数优化” 的方法指导学生提升建模精度,以 “工程图纸标准化” 的科研规范帮助学生规避设计漏洞。最终,学生团队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与创新的设计方案,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展现了学校在机械工程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果。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江西省赛区比赛中,她引导学生结合新能源与智能制造领域的科研趋势,将 “机械臂结构优化” 的科研思路融入竞赛项目,通过仿真分析优化机械臂的运动轨迹与控制算法,提升设备作业效率。项目最终斩获江西省二等奖,进一步强化了学生 “从科研视角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坚守科研初心,彰显党员教师育人担当

      作为中国共产党员,李小梅始终以学校“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为指引,将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融入教学全过程。在课堂上,她通过分享自身科研经历,教育学生 “科研要脚踏实地、杜绝学术不端”;在日常工作中,她耐心解答学生疑问,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她的实践充分证明:科研与教学并非割裂的两端,而是相互赋能的整体 —— 高质量科研能为教学注入鲜活动力,优质教学能为科研培育后备力量。未来,她将继续以学校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机械工程与智能制造领域深耕科研、潜心育人,为学校培养更多适配产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多科研力量。




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