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 曾庆燕:--深耕工业互联网安全领域的双师型教师

资料来源:江西工程学院 时间:2025-09-12 浏览次数:16

他,在江西工程学院从教三十载,带领组建多项应用型研究团队,培养青年教师五十余人,发表学术论文余篇,获申请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十余项,软件著作十余项,与二十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完成企业应用研究项目十余项,横向课题资金百余万元

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教学实验及应用性科研一线,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兢兢业业潜心育人。他在全国、全省工业互联网安全赛项行业大赛中担任裁判员和裁判监督员职务。他是牵头并担任江西省江西省智慧农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暨江西工程学院智慧农业物联网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带领青年教师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地方水果产业智慧农业控制提升产能和品质。他是十余家企业的技术顾问和聘任的高级工程师。他是新余市优秀教师。他是新余市高技能人才“渝钤工匠”获得者。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形成“老带新、传帮带”的科研氛围,将企业项目经验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形成“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提供范式。他就是江西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物联网专业曾庆燕老师。

 曾庆燕老师参加麒麟软件培训(右3)

用心为学生上好每门课基础理论与实践课

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和实践学双向培训在他看来,用实践出真知的理念教学法来为学生教学,即用实验实践中的问题教学来推动学生自主去寻找基础理论原理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1996年正式踏上讲台,曾庆燕老师将满腔热情和心血投入到实验教学一线中,从教30年至今,尽管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老师每次上课依旧认认真真备课因为计算机专业日新月异,特别是网络安全方面,需要时时更新新的知识不管学校是否有教学任务不管假期或周未曾老师时常在工作室同时调动团队来研究讨论问题

他带领的学生参加全国全省计算机类的大赛项获全一、二、三等奖百余名次,个人获全国全省优秀指导师十余次。类似的新余市和校级奖项不胜枚举,但无一不体现了老师在专业领域中的实验和实践的研究成果

曾庆燕老师带队2024级本科专业认知实习(右1)

构建物联网人才培养新范式

曾老师深知物联网领域人才培养的复杂性与紧迫性,为此,他积极探索并构建了一套全新的人才培养范式。

他首先从课程体系改革入手,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将物联网相关的多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了一套涵盖基础理论、前沿技术、实践应用的完整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他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企业实际案例,确保学生所学知识能够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曾老师大力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他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建立了多个物联网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项目实践环境。在这些实训基地中,学生能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中,亲身体验物联网建设的全过程,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曾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他通过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在团队协作方面,他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合作,共同攻克复杂的物联网问题。

此外,曾老师还积极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管走进课堂,为学生带来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通过与这些业内人士的交流,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行业需求,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彰显双师型教师独特价值

他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企业项目经验和教学科研能力,将实际工程中的问题与挑战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接触到行业真实案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他凭借在企业积累的人脉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学生争取到众多进入企业实习和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

作为双师型教师,他不仅在学校传授专业知识,还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将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彰显出双师型教师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独特价值。

国家网络安全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右1)

曾老师他以自身为桥梁,紧密连接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不仅在学术上引领学生探索未知,更在实践中指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的双师型身份,让他能够深刻理解行业需求,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方向,确保教育内容与行业发展趋势保持同步。这种独特的教育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更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曾老师的存在,无疑是对双师型教师独特价值的最生动诠释。


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