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番回首惊华忘,亡国悲歌涕泪
八十八载,呐喊犹耳边
八十八年前,他们身着青衫,怀揣着凛然正气与热血,勇毅与担当,掀起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救国新高潮。八十八年后的今天,我们以歌咏志,用深情的歌声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江工学子的拳拳赤子心得以放声 高歌,唱响了我们心中浓浓的爱国情。
12月7日下午,由中共江西工程学院委员会主办,共青团江西工程学院委员会的承办的2023年天工文化艺术节—“颂歌献给党 奋进新征程 ”纪念“一二•九”运动八十八周年大合唱比赛在天工体育馆隆重举行!
学校董事长杨显阳,党委书记、督导专员胡涌,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学军等党政班子成员,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院长、党组织书记等莅临本次比赛。
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有: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于永清,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熊文珍、党委办公室主任刘勇,党委学工部部长陈居权,抱石艺术学院院长余旭、抱石艺术学院副教授方明,校园文化中心主任钟宇,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艺术教育教研室教师杨敏仪。
01||《大中国》
泱泱华夏,熠熠山河,他们用脊梁挺起一座城,一笔一墨绘下山河无恙。徐徐清风,吹来胜利号角和这繁荣盛世。七十三年的风雨历程,我们让烽烟成为过去,让落后成为历史;我们让碧血染红神州,让春光永驻华夏!
02||《长江之歌》
一部长江文化史,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灌溉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一张蓝图绘到底,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千秋,奏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03||《歌唱祖国》
万里江山美如画,神州大地灯火明。祖国,不只是一个词,更是一份宣之于口的欢喜,是一份深入骨髓的信仰,是一个全身心的依靠。愿以寸心报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新时代的中国,放眼世界壮志凌云。新时代的中国,高歌奋进砥砺前行。
04||《我和我的祖国》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历尽沧桑,却生生不息;苦难深重,却绵延不绝。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到“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05||《我们都是追梦人》
岁月因青春的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世界因青年挺身而出而更加瑰丽。何其有幸,正值青春,所逢盛世。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奔跑中奋力逐梦做新时代的追梦人,激活蕴藏于梦想之中的创造伟力,迎来生机勃勃的复兴气象。
06||《领航》
殷殷之情俱系华夏,寸寸丹心皆为家国。恢宏激昂的旋律、振奋人心的歌词、波澜壮阔的画面,礼赞百年风华、奋斗崭新时代,深情讴歌了我们党的初心,凝聚起昂首阔步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07||《祖国给我理想》
独特的中国红。扬雄峰,挺傲骨,它惊艳了时光,沉淀了灵魂。祖国二字,让多少人心中泛起温柔的波浪,让多少人眼里涌起晶莹的泪花,又让多少人胸中奔腾一股股热血。有梦不觉天涯远,扬帆起航再出发。充满光明和梦想的远征,光荣激励着我们,梦想召唤着我们。
08||《保卫黄河》
少年自有凌云志,不负黄河万古流。正因为黄河的赐予,我们才拥有了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也正因为黄河桀骜不驯,我们的文化中才有了更加坚韧的品质、更加超凡的智慧、更加鲜明的特色。
09||《在希望的田野上》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在希望的田野上,一粒粒种子,正在蓄积向上生长的力量;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正在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回望过去,无数投身乡村振兴一线的年轻人,怀揣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 又善作善成,为改变乡村面貌贡献了无悔的青春力量。
10||《天耀中华》
历史长河汹涌澎湃,每朵浪花都有奔腾故事。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古老的东方大国不仅以卓越的智慧启迪世界文明,更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拥抱世界文明。中华民族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百年的风雷激荡,千年的沧桑风云,千年的璀璨辉煌,这就是我们伟大而又可爱的祖国。
演出现场红歌如潮,掌声雷动。一首首高亢、动听的红歌时而深情追忆,时而激情澎湃,江工学子以昂扬的姿态唱响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时代主旋律,用音乐缅怀先人、用歌声弘扬一二·九精神用音符传递着爱国奋斗的力量,表达着对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抱石艺术学院副教授方明代表评委对十一支队伍作出点评,方明对各个学院代表队的优秀表现给予肯定,并抒发了自己激动又感动的心情,他希望我们江工学子将这样的精气神投入到生活学习当中,将这次比赛看做阶梯,不断向前攀登。
最终经过评委打分,以下学院获得佳绩:
特等奖:抱石艺术学院
一等奖: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
二等奖:数字经济产业学院
语言与传播学院
三等奖: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智慧产业学院
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
举办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大合唱比赛,是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此项活动不仅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与艺术修养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艺术氛围,引导学生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文字:校团委 魏晓燕
校报记者团 许丽晶、程坤
编辑:何凯
审核:于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