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江工人】江工优秀校友欧敏践行天工精神献身乡村振兴事业

发布者:sudy4发布时间:2025-04-14浏览次数:10

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兼具经济转型引擎、文化传承载体、生态安全屏障、社会治理试验田、共同富裕基石等多重价值。其深远意义在于:通过系统性重构乡村发展范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为全球乡村治理贡献东方智慧。人才兴,事业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作为第一资源的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石。有了人才,乡村的产业振兴才有了源头活水。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欧敏,秉承爱民、务实、自强、创新的天工精神,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取得了比较卓越的成就。那么,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跳出农门又回村

19913月,欧敏出生在重庆市潼南区宝龙镇严寨村,这里地势偏远,曾经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该村位于宝龙镇西北方,离潼南区政府有将近80华里。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共973户,3373人,其中有138户贫困户459人,分别占比14.2%13.6%。严寨村是一个穷村,没有任何产业,集体收入为0,有不少村民上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和村里的很多年轻人一样,考上大学走出山村,曾经是欧敏为之奋斗的方向。2009年,18岁的欧敏考入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今江西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习,在5班。

以天工文化育人是该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天工文化衍生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其精髓是爱民情怀、务实作风、自强志气、创新品格、工匠精神和生态理念。

在校期间,欧敏接受了天工文化核心理念——爱民、务实、自强、创新、敬业等,担任了系学生分会学习部部长,加入了学校的多个社团组织,并光荣入党。

2012年,她从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毕业后,却放弃了城里的高薪工作,回到严寨村承包了100亩鱼塘,开始了她的“回乡创业梦”。

2013630的时候,潼南的一次大洪水,把她所有的鱼塘全部冲垮了,所有的鱼全部跑完了,当时,她真的是非常非常地绝望。就光鱼的话,可能就损失差不多18万左右。

在经历了第一次创业失败之后,201310月,欧敏顺利考入了潼南区科委下属的一家国企——未来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该国企的经营范围是:企业技术服务、信息与咨询服务、培训服务、创业服务、项目申报与创新服务。欧敏的月薪有5000多元,有免费工作餐和双休。

之后,欧敏和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专家刘斌硕士结婚、生女,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图片

图片

图片

欧敏与丈夫刘斌的关系,是夫妻,也像是师生。欧敏回村之后,因为刘斌是农业技术领域的研究生,村里有什么农业技术上的问题,欧敏都会去问丈夫。刘斌不仅积极解决欧敏遇到的难题,还搭建了严寨村与重庆农科院沟通的桥梁,最终帮忙引入了种植核桃和柚子的最新技术,推动严寨村进一步发展特色农业。作为欧敏最坚强的后盾,丈夫不论是在生活还是事业,都不遗余力的支持自己,她对此心怀感激。

但就在大家都以为她已经安稳下来的时候,2018年,一场偶然听到的乡村振兴报告会,先后任重庆市巫山县当阳乡红槽村支书、玉灵村第一书记的大学生村干部严克美(1983—)的事迹,让她心里那颗“扎根山乡”的种子又再次萌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186月,欧敏辞职时的情况是:已经27岁,且已结婚成家,爱人刘斌也是在城区工作,女儿才1岁多一点。从最基本的工资来看,她之前的工资可能一个月5000多块钱,回来之后可能只有1700块钱,而且没有编制。

爱民情怀

20187月,凭借着一份想要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决心,欧敏不顾家人的反对,又一次回到了严寨村。

不过这一次,欧敏作为村支部书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她提出“绝不让严寨村再落后”的信念,面对严寨村曾是市级贫困村、交通闭塞、无支柱产业的困境,带领村民突破发展瓶颈,将青春投入乡村建设。

村支部书记必须是群众的贴心人。欧敏深知,作为一名基层乡村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员干部的职责,为全村的乡亲服好务,排忧解难,并带动大家共同致富。面对初期村民质疑和党员干部消极态度,通过挨家走访,重塑信任,凝聚发展合力。

上任不到一个月,欧敏跑遍村里所有的农户,掌握了所有村民的家庭情况。

严寨村贫困老太太刘素华,儿子早亡、媳妇外嫁多年,与孙子冯文虎相依为命,雪上加霜的是,孙子冯文虎重伤住院,刘老太的天塌了下来。面对着高昂的后续治疗费用,这个贫困的家庭甚至拿不出其中的零头来,刘素华老人只能绝望地看着病床上的孙子默默垂泪。欧敏在了解她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向镇上申请了临时救助,并组织镇村党员干部、星火志愿者募集善款约30万元,在她的努力下,冯文虎经过5次手术、一次又一次闯过鬼门关,最终战胜了病魔、重新回到了校园。而今,看着上高中的孙子,刘素华老人脸上又重新露出了微笑,她总对孙子说:“幺儿,要好好学习,二天好好报答这个温暖的社会,好好报答你的救命恩人欧敏书记”。

此外,在欧敏的协调和争取下,星火志愿者协会结对帮扶严寨村贫困户46户,每年为21名贫困学子提供助学金4.2万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0年疫情期间,严寨村9社贫困户陈德刚从九龙坡上坟回来,欧敏就立即把他隔离了起来。要求他在家里观察14天再说。陈德急得暴跳如雷,说不让我出门,那我地里的3亩榨菜怎么办?欧敏说这个放心,她可以给其“当红娘”,保证给他的榨菜找到“婆家”,然后把钱送到他手里。陈德半信半疑。

当天晚上,欧敏就联系了一个蔬菜厂家,并按过去的价格上门拉货。第二天一大早,她就带领村中10名志愿者,来到陈德地里砍的砍菜,装的装袋,上的上车,一天就把他的5吨(1万斤)榨菜卖了出去。

当天傍晚,欧敏又兑现承诺,把卖的2500元现钱一分不少交到陈德手里。陈德感动得热泪盈眶,一连说了3个“谢谢你”。同时,还拿出500元硬要塞给欧敏做“辛苦费”,结果都被欧敏婉言谢绝了。欧敏说,“只要看着你身体健康,笑口常开,我这心里就满足了。”

图片

图片

“除了帮助全村村民卖出5万斤榨菜,就连村民鸡蛋鸭蛋销售问题,我都给他们包了下来。”欧敏掏出一个笔记本说,210号,她给8社贫困户杨丕云卖了10鸡、5只鸭;211,给10社贫困户李太章卖了8只鸭、5只鸡、1只鹅;214,给贫困户李加成卖了8只鸡、2只鸭、200个鸡蛋……截至2020218,欧敏已累计给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村民们卖了520只鸡鸭、6000多枚鸡蛋、5只鹅。

“这些都是我通过微信下的单,开着私车挨家挨户地派送,然后拉倒农贸市场去卖的。”她说。

务实作风

欧敏的务实作风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机制为手段、产业发展为支撑为核心,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优化治理模式、推动经济转型,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其事迹彰显了基层党员干部扎根一线、服务为民的实干精神,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其一,聚焦民生痛点,解决实际困难。一是危房改造。欧敏为八旬老人唐素清改造危房,解决村民饮水、教育等问题,以“群众无小事”的态度赢得民心。202283岁的村民唐素清,老伴已去世多年,女儿远嫁他乡,与有智力障碍的儿子相依为命,由于年事已高且儿子无劳动能力,生活极其拮据,住房早已年久失修成了危房。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欧敏按程序第一时间将其纳入危房改造范围,随后通过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为唐素清盖起了两间新房。“欧书记,谢谢你哦,真没想到我这么大岁数了,还能住上新房子。”唐素清拉着欧敏的手,开心地说。

此外,她还为村民解决饮水、教育等民生问题。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为贫困家庭争取助学资源,确保适龄儿童就学率,避免因贫失学现象。她以“群众问题无小事”的态度赢得民心

其二、创新治理机制,提升服务效率。一是“12小时回复、24小时办结”制度。针对村民诉求,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承诺12小时内回复问题、24小时内落实解决方案,重塑干群信任。二是“订单式”农业保障村民收益。引入企业与村民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种植辣椒、榨菜等经济作物,降低市场风险,确保村民稳定增收。

其三、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经济转型。一是成立生态农业公司。她整合村内土地资源,成立重庆市涅凤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规模化发展加工型辣椒和榨菜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超260万元。二是电商赋能农产品销售。通过微信朋友圈、电商平台开拓销路,2024年仅石榴销售额达2000万元,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其四、注重细节落实,优化乡村环境。一是道路硬化与人居环境整治。欧敏推动全村主要道路硬化工程,改善交通条件;组织村民开展环境整治行动,提升村容村貌。二是公共设施建设。增设村民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

其五、躬身示范,强化干群联动。欧敏亲力亲为带动团队。在电商销售初期,欧敏亲自打包、发货,带动村干部参与农产品推广;在产业基地建设中,与村民共同劳动,激发集体创业热情。

自强志气

欧敏决定发展经济作物产业,团结、带领村民通过自强不息的奋斗来脱贫致富。

2019年,她带村民种了榨菜,那年榨菜行情又不好,开始答应老百姓说500块钱一吨,到后面卖的时候降价了,降成400块钱一吨了。那么多菜堆在那里,就像城堡一样,几十万斤。她自己贴,贴生活费、贴运费,就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后榨菜都卖完了,没有让老百姓承担风险。

这次的尝试让欧敏意识到,发展产业不能蛮干,必须经过科学的考量。于是她自掏腰包5000元,带领村民到云阳县、涪陵区、铜梁区、江津区,甚至是广东省的珠海市等地,考察项目,学习先进经验,还邀请区农委和市农科院的专家对严寨村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评估,最终决定种植朝天椒。

欧敏召集村委会的干部开了28次会,一开始说出这个事情的时候,有3个村干部表态支持,其他的都反对,都觉得种辣椒不行,这个地方祖祖辈辈都种玉米,没种过,可能不敢。

欧敏积极对上争取,获得宝龙镇支持10万元启动资金,潼南区农委40万元土地整治、便道整修扶贫项目资金,合计获得50万元,解决了资金难的问题。她组织召开了24次院坝会,动员乡亲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发展,对仍有疑问的,她挨家挨户上门讲解,最终流转土地120亩,吸收62户村民(贫困户33户)入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老天爷帮了欧敏和村民,她们2019年种的辣椒价格也比较好,是近些年价格最高的,平均批发价都卖到2.5元到2.8元一斤,老百姓卖得也很高兴,欧敏记得最多的一个农户,他一亩二分地卖了7800多块钱。

到了2020年,种植的辣椒已初见成效,年产量4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18万元,村集体净收益10万元,入股村民人均增收2500元。同时,还以保底价回收的方式带动其余260户村民(贫困户76户)参与辣椒种植,户均增收1500元。

不久,严寨村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全村2000多亩果树、500多亩朝天椒、600多亩南瓜,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们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已经进入良性循环,2023年销售果品2000万元。2024年截至9月,已超过1500万元,正朝着全年3000万元的目标前进。”欧敏说。

创新品格

欧敏带领“两委”修订完善村级议事决策规则,丰富政治生日、送学入户等组织生活载体,设立党员表现“红黑榜”,推动村党支部“后进”变“先进”。建立群众反映问题“12小时回复、24小时办结”机制,积极争取各类财政资金1300余万元,实现全村主体道路100%通畅、用水用电100%保障、网络互联100%覆盖,制定村规民约“十条”,线上运行“积分制”,每月评比10户最美家庭,“脏乱差”旧貌得到改变,民调满意率98%

欧敏首创“合作+农户+市场”等模式。她推动成立重庆市涅凤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整合土地资源发展加工型辣椒、榨菜、南瓜、石榴等产业,在2020年,实现村集体经济从零到年收益超260万元的跨越。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283万元、收益26万元,村民2022年人均纯收入较2018年实现翻番。

欧敏利用电商赋能乡村振兴。她通过微信朋友圈带货打开销路,建立电商平台助力农产品销售。

一次偶然的朋友圈“带货”让欧敏发现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前景。当时她抱着分享的心态在朋友圈晒出严寨村的土货。“100斤的花生很快就被抢光了,土鸡蛋更是卖到需要预订。”摸清门道后,欧敏首先想到的就是严寨村的村民。“现在正在打包的人中大部分都是村里的农户。他们农闲的时候在家养鸡种菜,有时间就来帮我们干活、装箱发货。我们会给工资,大家都很愿意来。”欧敏的农村电商也给严寨村的村民增加了一条收入途径。

2024年,严寨村仅石榴销售便达2000万元,全村农民基本实现了脱贫致富。

获得荣誉

据了解,自2019年至今,欧敏先后七次受到重庆市委、市政府等各级组织的大力表彰;2021629,中共中央办公厅邀请她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奖仪式。200238日晚,央视综艺频道2022年“三八国际妇女节”特别节目《花开中国》将镜头对准了她;2022329日晚19:30,电视综艺频道CCTV三播出,《以爱为歌》节目,用了28分钟重点播出了她的事迹;2021412,重庆党员教育台以“[学习身边好榜样]绽放”为题,对她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19年,欧敏被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明办、共青团重庆市委等部门评选为重庆好人、最美巴渝感动重庆人物、重庆市向上向善好青年等殊荣。20212月,严寨村党支部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同年6月,欧敏被党中央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223月,全国妇联授予其“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0234月,据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的《重庆市潼南区2023年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成绩公布表》显示,欧敏的面试成绩为80.6分,招考职位为综合管理3,名列第一名。20236月,据中共重庆市潼南区委组织部的《重庆市潼南区2023年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参加体检人员公布表》显示,欧敏总成绩为68.885分,名列第二名。

欧敏践行了天工精神,其精神内核可概括为:爱民情怀、务实作风、自强志气和创新品格。





严克美(1983.4—),重庆市巫山县当阳乡红槽村人,大学学历,教育学学士。现任重庆市巫山县医疗保障局局长,重庆市委委员。

2004年,严克美考入宜宾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6年4月入党。2008年,她从宜宾学院毕业。2008年大学毕业后,严克美在上海一家电子公司找到一份文秘工作,月薪4000元。但在她脑海里,时常浮现老家的茅草路、村民满山找水的场景,还有儿时辍学的伙伴艰难度日的情形。

工作没多久,在一次与父母通电话时,严克美得知,红槽村支部书记严世勇兼任烤烟技术员。按新规定,烤烟技术员不能再担任其它职务,严世勇只好辞去村支部书记一职。这时,严克美有了一个回村当支部书记的念头。她决心要改变家乡现状,毅然辞去工作“逆行”回乡,当选为红槽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严克美立刻开始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遍访分散在红槽村方圆11平方公里的农户。严克美向父亲借钱买了辆摩托车,走遍了261户人家,建立起村情民意卡,制定红槽村的发展规划。春节期间,她抓住外出务工人员回家探亲的机会宣传惠民政策,了解用工信息,邀请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业。老百姓看在眼里,感动在心,很快就对这位年轻的村支书赞许有嘉。 要得到百姓的信任,致富才是硬道理。严克美借着巫山县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东风”,集中宣传上级有关政策,了解广大老百姓真实的想法,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村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确定了红槽村的特色支柱产业——烤烟产业和畜牧产业;针对红槽村植被丰富的现状,严克美带头发展畜牧业。结合村民养殖习惯,她稳定现有山羊、生猪养殖大户,改进饲养方式,努力提高出栏效率。她还带头做起牧羊女,成了万元增收的领头羊。

通过几年的努力,严克美使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8年的不足2900元到2012年突破6000元。

此外,严克美还积极争取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整修1口860立方米的蓄水池,铺设供水管网4万多米,解决了村民饮水难的问题;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工程,全村用上了优质电;新建、改建、扩建村级公路11千米,实现家家户户通公路,改善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10多年间,身高1.55米的严克美骑坏了3辆摩托车,走访了1000余户贫困家庭,她的足迹遍及红槽、玉灵等村子的每个角落。她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东奔西走争取资金项目改善基础设施,红槽、玉灵两个村如期完成脱贫摘帽任务,让近2000多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严克美扎根大山,勇当乡村振兴“领头雁”。因此,她先后获得“全国劳模”、“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称号,2021年2月25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严克美“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