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戴木才一行走进江西工程学院,开展了一场深度聚焦“新时代思政育人工作”的交流指导活动。此次活动围绕思政课教学实际展开,搭建起教师交流的优质平台,为学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校党委书记、督导专员魏建克主持并讲话,党委委员、理事长助理、校长助理乐俊杰出席,党群部门负责人、各基层党组织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辅导员代表及学生代表60余人参加了活动。
座谈会上,戴木才教授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系统且深入地阐述了思政课在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强调,思政课教师应当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人,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从多个维度发力。
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他认为,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递知识,更要在课上课下、网上网下以身作则,做到信仰坚定、知行合一。拥有家国情怀和仁爱情怀,能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共情;善于运用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不断充实知识储备,则能使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深厚的人文情怀感召学生,助力他们成长为有担当、有素养的新时代青年。
针对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戴木才教授指出要推进课堂革命。当前思政课教学存在理论功底不扎实、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学情分析不够深入等问题,教师应直面这些短板,不断增强自身本领,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
此外,戴木才教授还围绕党建、思政以及教学与科研,教材与教学体系、管理规划与管理制度,以及课题选报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在交流互动环节,他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历,对与会教师提出的关于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分享了切实可行的做法与体会,为教师们答疑解惑,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在座谈交流过程中,南昌工程学院原副院长汪荣有教授指出,大学教师应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原院长彭隆辉教授强调大学教师要有学术、经验和方法,更要有教学情怀。
会上,魏建克指出,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政育人工作,积极创建北斗星党建品牌,通过党建导航定向,组织联合备课、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等方式,已初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育人体系。同时,魏建克就做好学校党建与思政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二是优化队伍建设,夯实协同育人基础;三是强化内外交流,勇于担当作为,积极投身协同育人实践,携手开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在交流环节,与会教师积极参与讨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肖鹏表示,在思政育人工作中,要深刻领会各位专家所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经验和新方法,做到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守正创新,不断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彭卫东教授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认为思政课教学要有情怀、有方法,做科研要诚信且具前瞻性,教师在党建与思政工作中要有创新思维和健康人格。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刘永东、智慧产业学院党总支书记何丽就基层如何特色开展党建和思政育人工作,与专家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座谈会前,戴木才教授一行在学校创始人、理事杨名权的陪同下,参观了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图文信息中心等多个育人场馆。参观期间,杨名权详细介绍了学校办学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成果与特色,为戴木才教授一行深入了解学校提供了丰富信息。戴木才教授一行纷纷表示,江西工程学院是一所具有活力的应用型大学,在创新创业、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成效显著,令人赞赏。
此次交流指导活动,戴木才教授带来的前沿理念和宝贵经验,为学校思政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新希望新未来,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育人质量,培育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审:谢旻旻
二审:何 凯
三审:于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