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程学院:依托强大算力,AI助教助学平台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

资料来源:江西工程学院 时间:2025-07-26 浏览次数:10

 (本网讯 于永清 报道)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应用范式,江西工程学院凭借在算力领域的雄厚实力,于20251月成功开发“基于DeepSeek大模型的AI课程助教助学平台”,并完成本地化部署。该平台围绕教师备课、讲授、答疑三大核心教学环节,集成AI一键生成PPT、教师克隆数字人、课程智能体答疑等创新功能,在为教师减负增效的同时,有力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微专业融合发展。

雄厚算力支撑,攻克技术难题。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响应“推动数据驱动的数字教育治理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新范式”“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评价机制”等核心要求,江西工程学院启动平台建设工作,旨在解决通用大模型在教学场景中知识幻觉、答案泛化、专业深度不足等痛点。

学校依托校内24台英伟达服务器(每台配备84090GPU显卡,算力规模达64PF)的自有算力资源,以及国产领先的DeepSeek大语言模型,学校科研团队成功研发该平台。平台创新性地采用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构建覆盖全校100门核心课程的专业化课程智能体集群,有效解决了通用大模型在教学场景中专业精度欠缺、答案泛化空洞、知识更新滞后等问题。

创新功能架构,赋能教学管理。学校平台以“一体两翼,数据驱动”为总体架构。“一体”指本地化部署的DeepSeek大模型;“两翼”分别为服务教师的“AI助教”与服务学生的“AI助学”功能模块;“数据驱动”通过内置“数据驾驶舱”实现,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准洞察与科学管理。

在教师端,AI助教功能亮点突出。AI一键生成PPT功能,教师输入课程主题,即可快速获得逻辑清晰、内容丰富的PPT课件,极大缩短备课时间。教师克隆数字人技术,通过对教师形象、声音的克隆,数字人可辅助教师进行课程讲授,丰富教学形式。课程智能体答疑,针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专业问题,依托课程智能体集群,提供准确、专业的解答。

学生端的AI助学功能同样出色。课程智能体可为学生提供实时、精准的课程答疑,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平台能够根据学生学习数据,推荐相关微专业课程,促进学生知识拓展与专业融合发展。

应用成效显著,未来持续升级。在实际应用中,平台成效显著。借助AI助教,教师平均备课时间大幅缩短约30%,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设计与创新。学生通过AI助学,学习需求得到精准满足,课程满意度提升,选择相关微专业的人数增加。数据驾驶舱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直观、精准的教学动态,为教学督导与评价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展望未来,江西工程学院将继续发挥算力优势,深化平台建设。计划新增课程知识库、整合数据资源、优化大模型性能,探索更多应用场景,致力于将平台打造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为推动区域教育数字化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一审:何  凯

二审:谢旻旻

三审:于永清


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