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文化学生读物》发放 助力新余教育传承天工精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3-06浏览次数:10


35日上午,新余市第一中学内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天工开物文化学生读物》发放仪式。此次活动由新余市教体局、市社科联组织编写,为新余教育体系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推动天工精神在青少年中的传承与发展

《天工开物》作为中华古代科技集大成之作,是新余文化传承关键载体。活动指出,传承天工精神可从三方面发力:在教育层面,各校将天工精神融入语文、历史等学科,挖掘书中民本思想与科学态度,助力学生感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联系;在文旅融合上,以“天工少年”研学为依托,打造“天工溯源”等线路,串连特色文化与工业地标,增强青少年文化认同;于城市建设而言,聚焦“制造+数字”战略,将工匠精神注入产业,以创新思维赋能生态、智慧城市建设,为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添砖加瓦。同时,要求教育工作者“以文化人”,让天工智慧照亮青少年成长之路。

此次发放仪式是新余深化文化传承、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全市教体系统将全面推进“天工文化育人工程”,通过深化“天工文化进课堂”,让天工精神扎根青少年心间;开展“天工文化师资研修”,培育有底蕴、善教学的教师队伍;实施“天工少年素养培优”,构建“文化+实践”课程体系,以天工精神培育时代新人,谱写新余现代化发展新篇。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为江西工程学院天工文化院院长赖晨,他在推动《天工开物》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年来,江西工程学院凭借自身资源优势,全方位为天工文化传承提供坚实智力支撑。在学术研究领域,学院依托“天工文化研究院”,深入开展系统化研究。举办40余场专家讲座,出版《天工文化论坛文集》两集及《江西工程学院学术论坛》天工文化研究专刊,为天工文化研究筑牢学术根基,让更多人能深入了解天工文化内涵;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院打造“天工开物园”等育人景观,开展“天工大讲堂”沙龙活动和非遗传承活动,将天工文化巧妙融入其中,丰富学生文化生活,让天工文化在校园中落地生根,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学校天工文化育人模式成效显著,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多家主流媒体累计300余次报道学院育人模式。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全方位开展天工文化育人,学生在学科技能竞赛中表现优异,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社会满意度持续提升。

如今,随着《天工开物文化学生读物》发放,“天工文化进课堂”行动全面启动。江西工程学院也将继续发挥优势,在天工文化传承与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助力新余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稳步迈进,为培养更多深受天工精神滋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编辑:谢旻旻

一审:赖  晨

二审:谢旻旻

三审:于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