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苏区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题培训班纪实

资料来源:江西工程学院 时间:2025-07-24 浏览次数:10

近期,马克思主义学院“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专题培训班在江西瑞金干部学院举行。近30名教师踏上这片承载厚重红色历史的土地,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追寻革命先辈足迹,感悟苏区精神的时代内涵,开启了一场深刻的红色思政研修之旅。

开班明向 锚定红色研修的时代坐标

开班仪式上,江西瑞金干部学院副院长袁芳致欢迎辞,她介绍,瑞金作为共和国摇篮和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是锤炼共产党人“心学”的生动课堂。江西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督导专员魏建克强调了此次研修对思政课教师的重要意义,提出强化实践淬炼、政治认同、境界提升和团结奋斗的要求,为培训指明方向。

此次培训紧扣时代命题。2016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井冈山,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八角楼革命旧址群。习近平总书记说,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2019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要求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2023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江西时强调“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善作为”的目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此次红色研修注入了深刻的时代内涵。

研学并进 在历史现场感悟苏区精神

培训采用“理论教学+现场教学”模式,让红色历史可触可感,让苏区精神入脑入心。

714日下午,刘畅老师的《中央苏区与苏区精神》专题教学,系统梳理中央苏区历史脉络,深入阐释“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内涵,为学员搭建起理解红色历史的认知框架。

715日,学员们走进叶坪革命旧址群。在“一苏大”旧址,朱万红老师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敬献花篮,在鲜红党旗下感悟革命先辈的理想豪情。红军广场上,形如子弹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巍然屹立,“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大字震撼人心,学员们列队敬礼、默哀,缅怀先烈伟绩。

同日午后,沙洲坝革命旧址群的参观让“一心为民”的苏区精神具象化。在毛主席亲手挖掘的“红井”旁,“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标语,道出苏区军民的鱼水深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会址、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35处旧址,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的工作生活场景。当晚,范瑞平老师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及其时代价值》专题教学,通过“自带干粮办公”“夜走山路打灯笼”等事迹,诠释了优良作风凝聚民心的深刻道理。

716日,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中革军委旧址群的参观,进一步丰富了学员对中央苏区历史的认知。《八子参军》微党课中,杨荣显老人将八个儿子全部送上战场的壮举,让不少教师热泪盈眶,深刻体会到苏区人民为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当日下午,于都潭头村之行成为生动的国情教育课,错落的房屋、蓬勃的产业、村民幸福的笑容,见证了“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与长征渡口的历史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让学员读懂新时代长征路的使命担当。

717日,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和将军馆的参观,让“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精神内核愈发清晰。“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的民谣,道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兴国作为孕育56位开国将军的“将军县”,其“母送子,父送儿,妻子送郎当红军”的革命热潮,彰显了苏区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

砥砺前行 让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堂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漫长征程中,创造、积淀并传承下来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集合体。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伟大的革命精神,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质与深邃的思想内涵。物质层面的红色文化资源,涵盖革命遗址、遗迹以及革命文物等,以直观形态呈现先辈们的奋斗场景,成为历史的生动注脚。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资源,则蕴含着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诸多伟大精神,这些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核心精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

培训期间,学员们严格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深入交流。大家纷纷表示,此次瑞金之行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精神淬炼,不仅加深了对中央苏区历史和苏区精神的理解,更明确了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瑞金这片红色土地孕育的苏区精神,已化为江西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们的前行动力。下一步,江西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将把培训所学所悟转化为鲜活的教学素材,用革命先辈的事迹感染学生,用苏区精神引领学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篇。


一审:肖  鹏

二审:谢旻旻

三审:于永清


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