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江西工程学院“2+1+1”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毕业生高薪就业

资料来源:江西工程学院 时间:2025-08-12 浏览次数:10


 

据教育部发布信息,202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较上一年增加43万人。庞大的毕业生数量涌入就业市场,与有限的岗位形成激烈竞争。此外,经济形势、行业变化快导致技能跟不上、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都是被提及的原因。诚然,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已成为普遍现象。

破解就业难题需大学明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宗旨,并有清晰办学特色与理念。学校近年来以“北斗星”校级党建品牌为驱动,构建“1+N(北斗星・红智)”党建矩阵,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高质量就业。

江西工程学院1983年始创于仙女湖畔,秉持“传承天工文化、砥砺创新品格”理念,虽非名校,但在电子信息、AI人工智能等领域实力强劲。学校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创新,为学生搭建科技前沿桥梁,培养创新型人才。建校至今已培育20万余名应用型人才,孙清焕等优秀校友返赣投资近300亿元,备受关注。

紧扣战略需求,锚定数智转型方向。部分学生认为大学选了好专业,就业就没问题,高薪工作也唾手可得,事实并非如此。同样的专业,为何有的学生就业严峻,有的却成市场“香饽饽”,关键在于大学的培养模式。一些大学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毕业即失业;而注重实践应用的应用型大学,其毕业生更受市场青睐。

江西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不断完善体制机制,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体系。学校以“2+1+1”人才培养模式(2年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理论教学环节,1年与企业联合完成实习实践教学,1年与企业共同完成项目实训及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为依托,加强与企业协同。与深圳佰瑞河等公司携手创办“创新工程师班”,打造校企合作基地,实现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深度融合。企业带来真实软件开发项目,学校提供学生与教学设施,由老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践,构建起独特的产教融合生态。

学校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关键在于让校企合作“活”起来、产教融合“黏”起来。大学就业需以市场为导向,真正做到“两个对准”——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江西工程学院将企业引进校园,把就业形势融入课堂,让学生明确就业目标,避免“错过秋招、春招,临近毕业才找工作”的情况。

学校智慧产业学院的探索实现了企业、学生、学校的三方共赢:企业降低运营用工与软件交付成本,轻装上阵拥抱数字化;学生未出校门就能参与真实项目,凭借贡献获得薪资(月薪最高6-7K),实现专业能力与经济收益双丰收;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效益与口碑向好,成为产教融合的典范。该学院2025389名毕业生就业率超90%,正是“2+1+1”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学业有成的体现。

聚焦“强保障”“重服务”“拓市场”,畅通人岗匹配“快车道”,构建校企协作“高架桥”。好的大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具备危机意识与前瞻性。20241116日上午,江西工程学院大湾区实习实践教学管理指导中心、江西工程学院AI与智慧产业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深圳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60余名知名精英及学校校友企业家共同见证。此次揭牌标志着学校在紧跟市场发展、发挥创新驱动、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学科建设、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等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江西工程学院承担新余企业制造业数字化信息系统项目情况

序号

项目名

合同金额

(万元)

备注

1

江西轩瑞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5G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

91.6


2

江西德瑞带钢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项目

49.3


3

新余产兴实业有限公司5G数字工厂项目

24.1


4

江西润奇铝业有限公司5G数字工厂项目

23.8


5

分宜宏大煤矿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企业数转服务项目

36.8


6

新余市杰特带钢有限公司

5G+智慧工厂改造项目

23.5


7

新余市山龙带钢有限公司

带钢5G+智慧工厂改造项目

26.3


8

江西鸿格科技有限公司数转L6项目

15


9

江西锋源热能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项目

26.9


就业率是否高,关键在于大学是否真正实现内涵发展,是否深耕项目实践与数智转型。江西工程学院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亮点突出:开设应用密码学、AI算法等前沿课程,以项目驱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引进企业工程师充实师资力量,确保人才培养始终紧跟产业需求。学校学生在各类竞赛中佳绩频传,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位居全校前列;教师科研成果丰硕,学校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紧跟市场前沿,洞察就业态势。2024511日,以“新质生产力与江工校友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江西工程学院校友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深圳举办。校领导魏建克、杨名权等出席论坛,深圳华智商学院及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博士应邀作主题报告,来自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新能源、AI人工智能、半导体、智能芯片、LED显示等领域的知名企业家参与了此次论坛。

在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征程中,江西工程学院成果颇丰。学校承接9项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合同金额达500余万元,其中8个项目获《江西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等级证书》L6级,成功助力传统企业向智能体企业跨越。为江西轩瑞核电技术有限公司打造5G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助力江西德瑞带钢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等项目,都成为企业转型的“加速器”。

江西工程学院申报成功的新余市地下管线监测监管技术创新中心

江西工程学院这边风景独好。学校紧跟时代步伐,切实担负起“就业是第一民生工程”的责任。选择江西工程学院,学生不仅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能在实践中锤炼出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快速对接一线企业、融入行业前沿。

  

江西工程学院坚持“三高就业”导向——高层次、高体面、高薪酬,着力实现从“老区育人特区用”向“特区人才老区用”的目标转变。同时,学校聚焦专业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就业竞争力。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人才市场中脱颖而出,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一审:万为清

二审:谢旻旻

三审:于永清


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