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战略部署后,江西工程学院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立足地方实际,充分发挥高校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机制、新模式,在新余市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贡献了“江工智慧”与“江工力量”。
构建“多层级-联动式”协同机制,激活一体化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机制建设是前提,协同联动是关键。江西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系统思维统筹谋划,着力打破学段壁垒,助力区域思政教育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凝聚育人合力。学校助力新余市宣传部、教育局等职能部门,组建“新余市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立由高校引领、中小学参与、多方协同的组织架构。2025年6月11日,第二季集体备课说课评课活动在江西工程学院天工校区成功举办,来自驻市高校、各县区中小学及幼儿园的120余名思政教师齐聚一堂,围绕教学目标衔接、内容递进、方法创新等展开深入研讨,为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思政育人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促进要素流通。学院发挥建设优势,整合跨学段教学案例、优质课件、实践资源,构建区域思政教育资源库,实现课程设计、教学成果、科研经验的共建共享。通过定期发布教学指南、组织联合教研、推送精品课程等方式,推动高校优质资源向基础教育延伸,同时吸收中小学一线教学经验反哺高校教学改革,形成双向赋能、协同共进的良好格局。
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推动闭环管理。学院探索建立动态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教师参与一体化建设的贡献度纳入绩效考核,涵盖教学协作、课题研究、资源共享等多个维度。坚持过程性督导与阶段性评估相结合,形成“计划—实施—反馈—优化”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一体化建设持续推进、落地见效。
锻造“高水平-共生式”教研团队,驱动一体化发展核心引擎
教师是思政课建设的主力军。江西工程学院坚持“以师为本”,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的“共生式”思政教师队伍。
构建协同发展生态。学院搭建“线上+线下”教研平台,常态化组织大中小幼思政教师联合备课、同课异构、教学沙龙等活动。通过高校教师与中小学双向交流机制,促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同时,邀请全省知名思政专家来校讲学,组织跨校联合教研,构建起学段衔接、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教研共同体。
拓宽教师成长路径。学院依托科研项目、教学竞赛、课程建设等载体,推动教师“以研促教、教研相长”。近年来,积极参与申报省市级思政专项课题5项,开展“大中小幼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微课展评”等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与科研水平。
丰富能力提升渠道。学院实施分层分类培训计划,面向不同学段教师开展专题研修;创新“赛训一体”模式,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升教师教学实战能力;组织教师赴井冈山、瑞金等地开展红色研学,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内高水平院校访学进修,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搭建“高品质-共享式”资源平台,筑牢一体化发展坚实支撑
优质资源是支撑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江西工程学院注重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打造贯通全学段的思政育人资源体系。
科学规划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遴选新余市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场馆、社区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等优质资源,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制定分层分类的实践教学方案。2025年9月4日至5日,在新余市“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暨“行走的思政课堂”主题活动中,江西工程学院师生走进水西镇沙陂村等红色地标,通过现场讲解、情景演绎、互动问答等形式,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革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推动技术赋能资源建设。学院积极引入人工智能、VR/AR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思政”新样态。建成VR党建工作站、AR互动学习平台,开发“思政+科技”虚拟实践课程,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同时,协助成立“新余市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共享联盟”,联合开发贯通式实践课程与配套教材,推动优质资源跨校共享、高效利用。
举办“多角度-主题式”品牌活动,创新一体化发展育人路径
为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江西工程学院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打造特色育人品牌。
深化纵向贯通,实现目标衔接。学校探索“同备一堂课、同讲一主题、同研一课题”的长效机制,围绕“红色文化”“爱国主义”“生态文明”等主题,组织大中小幼教师联合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内容由简到繁、方法由感性到理性的有序递进。例如,在“弘扬井冈山精神”主题教学中,江西工程学院黄琴老师从新时代青年使命出发,深刻阐释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激发了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自觉与担当。
拓展横向融合,增强育人活力。学校整合文、史、艺、工等多学科资源,开展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打造“云思政”品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线上研学,结合线下实地走访,提升思政教育的沉浸感与参与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勇表示,学院将持续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组织学生走进乡村、企业、社区,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坚定信念,努力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江西工程学院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持续推进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断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余模式”,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贡献更大力量。
一审:何 凯
二审:谢旻旻
三审:于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