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厚植爱国情怀——江西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

资料来源:江西工程学院 时间:2025-09-18 浏览次数:10


(图片来源于《人民日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核心环节,918日,江西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为主题,组织师生同上一堂特殊思政课,通过沉浸式教学、故事化宣讲、互动式研讨等方式,引导青年学子在回望历史中传承红色基因,在缅怀先烈中坚定报国之志。

本次主题思政课紧扣“九一八”事变94周年历史节点,依托全国大中小学生“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做光荣自豪的中国人”思政大课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采用“历史回顾+故事分享+本地联动”三维教学模式。课堂伊始,师生共同观看“九一八”事变历史纪录片,泛黄的影像、震撼的史料将大家带回1931年那个风雨如晦的日子——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反诬中国军队,随后炮轰北大营,拉开长达14年侵华战争的序幕,屏幕上山河破碎、同胞受难的画面,让现场师生深刻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也让“铭记历史”的种子在同学们心中悄然扎根。

 “为什么94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要重提九一八?因为每一段历史记忆,都是对先烈的告慰;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以“三个抗战故事”为脉络,生动讲述了抗日先烈的家国担当。从“沈阳九君子”在日军严密监视下,冒着生命危险搜集侵略铁证,用蓝布包封存“TRUTH(真相)”文件,即便遭受严刑拷打仍坚守民族气节;到抚顺平顶山村民杨占有一家24口人,在中秋佳节因日军暴行痛失18位亲人,那顿没来得及吃的饺子,成为永远的家国之殇;再到钱伟长以中文、历史双百成绩考入清华,却因九一八事变毅然转系学物理,用“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的信念,成为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一个个有温度、有力量的故事,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可感可知,不少学生湿润了眼眶,更在心中燃起对英雄的崇敬、对祖国的热爱。

课堂上,师生围绕“新时代青年如何传承抗战精神”展开热烈讨论。“从‘九君子’的正义担当,到钱伟长的科学救国,我看到的是中国人‘永远当中国人’的坚定信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更要把爱国情转化为求学劲,用专业知识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2023级大数据与会计1班叶凡的发言引发共鸣;马克思主义教师黄琴表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的思政课让师生明白,爱国不是口号,而是要像抗战先烈那样,在各自领域坚守初心、勇担使命。”

据悉,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将结合新余本地抗战资源,进一步开发“红色新余・抗战记忆”系列思政课程,将本次主题教学的经验纳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任务,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实践研学等形式,推动抗战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学院将持续优化思政课教学方法,让红色历史成为滋养青年成长的精神养分,让爱国情怀成为引领学生前行的精神旗帜。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勇表示,学院将持续以重要历史节点为契机,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让师生在回望历史中感悟初心使命,在传承精神中凝聚奋进力量,引导青年学子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