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星・天工夜话|江西工程学院:VR赋能,让沉浸式思政课更“提神”

资料来源:江西工程学院 时间:2025-09-28 浏览次数:37

为培养契合未来职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升学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925日,江西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携手校学工部、校团委、军体部等单位,在“一站式”学生社区成功举办“北斗星・天工夜话”第八期活动。本期活动以“新时代人才需求视域下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为主题,吸引近100名新生参与,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副书记黄琴主持。

讲座紧扣当下时代热点,围绕“AI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与个人成长探讨”“如何看待优绩主义下的‘内卷’与‘躺平’”两大核心主题展开。在“AI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与个人成长探讨”环节,黄琴深入剖析AI技术对就业市场的变革影响,明确指出:大学生既要筑牢专业技能根基,更需锤炼跨学科整合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及伦理判断等综合素质,方能适应瞬息万变的职场环境。

针对“内卷”与“躺平”这一学生关注的热点现象,黄琴引导同学们理性审视,鼓励大家找准自我定位,主动规划职业发展路径,避免陷入盲目竞争的焦虑或消极逃避的困境。

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是依托学校思政VR实践中心,将VR虚拟现实技术深度融入思政工作,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的参观学习模式。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视听呈现,为学生打造出沉浸式、可互动的独特学习场景,让思政教育更具温度、更有力度、更富深度。

学生王海滨激动地分享体验:“戴上VR眼镜,我仿佛穿越到充满历史厚重感的虚拟场景中,亲身感受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我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刻理解。作为新时代青年,我要扎实学好专业技术,科学规划职业道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在后续的“红色文化VR赋能就业探讨会”上,同学们也纷纷表示,VR技术让原本抽象的思政课变得生动鲜活,不仅能更直观地感悟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伟大精神的内涵,更在红色文化浸润中找准了人生坐标,坚定了“学好本领、踏实奋斗,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的信念。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新学期,我们将VR虚拟现实技术引入日常思政工作,通过‘虚拟现实融合’让思政课堂‘活’起来,借助‘红色资源赋能’让思政课堂‘动’起来。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精耕细作,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多维立体、沉浸交互的学习范式,真正实现思政教育‘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江西工程学院学工部部长陈居权表示。

黄琴进一步补充:“传统理论教学在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往往存在一定局限性。而思政VR实训室的投入使用,有效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与互动性,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实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于永清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VR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更多贴合时代特征、契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新方式。下一步,计划将VR技术广泛应用于更多历史事件的场景还原与教学中,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历史厚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知识学习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

此次“北斗星・天工夜话”职业规划讲座,以思政VR实践中心为创新载体,为学生呈现了一场“知识传授+沉浸式体验”的思政盛宴。不仅帮助同学们在数智时代厘清了职业发展方向,更在红色文化浸润与技术赋能中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个人价值与服务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审:谢旻旻

二审:何  凯

三审:于永清

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