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三尺讲台从教十五载,指导培养本科生近千余人,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含第一作者核心论文、EI收录引用论文各一篇,第二、三作者核心论文各一篇;主持并结题省级科技厅课题一项,参与并结题省级科技厅课题一项,出版专著一部,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近5项,获评江西工程学院“青年骨干教师”(科研型)。十五年来,她扎根教学一线,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兢兢业业潜心育人,专注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在科研与教学岗位上持续突破,她就是智能制造与建造学院教师张婷婷。
深耕科研,破解电气领域技术难题
科研工作中,张老师始终紧跟行业前沿,聚焦电气领域关键技术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PLANNING AND FAULT CONTROL OF URBAN DISTRIBUTION LINES THROUGH OPTIMAL DESIGN》被EI收录引用,该论文直面城市配电线路规划与故障控制的核心痛点,创新性结合多目标优化算法构建科学规划模型,提出高效故障诊断与控制策略。经大量实际案例验证,此策略能有效缩短故障排查时间、降低线路损耗,为城市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课题研究上,张老师主持完成省级科技厅课题“城市配电网自动化典型实现模式的研究”。面对城市配电网结构复杂、用户需求多样、运行环境多变等难题,她带领研究团队深入多座城市的供电企业实地调研,收集大量一手数据。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规模、区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模式,总结多种典型模式的适用条件与优缺点,再结合先进通信技术与控制技术,提出优化的自动化实施方案。该方案在试点区域应用后,显著提升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时长与次数,同时提高配电网运行效率、降低人力物力成本,为城市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与实践参考。此外,她还参与省级科技厅课题“CMOS 无线体域网收发机集成电路的研究与设计”,主要负责集成电路性能测试与优化工作,与团队紧密协作完成研究任务,为CMOS无线体域网技术发展与应用贡献力量。

创新教学,培育应用型人才
教学改革领域,张老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主持立项校级教改课题“课程思政”视域下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创新改革研究,打破传统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脱节的局面。课程设计中,她深入挖掘电气控制与PLC领域的思政元素,包括我国电气行业发展历程与成就、优秀工程师的敬业精神与爱国情怀、电气技术在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应用等,将其巧妙融入课堂案例分析、项目实践、课程讨论等教学环节。此举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课程实施后,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职业认知显著转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提高。
日常教学中,针对电气专业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张老师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广泛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手段。项目驱动教学中,她依据课程内容设计贴近实际工程的项目任务,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项目设计、实施与验收,助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升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案例教学中,她选取行业内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掌握专业知识应用方法。这些创新教学方法广受学生认可,在学生课程评价中,她所授课程满意度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在指导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时,她认真负责,从选题到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论文归档全程跟进。选题阶段结合专业领域实际需求为学生把关方向,过程中定期沟通进度、解答疑问,指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对毕业论文逐字批改,提出修改建议,助力学生提升科研素养与实践能力,确保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具备行业适配能力。

十五载教坛耕耘,张老师以坚守与创新,在科研与教学领域收获累累硕果。她将继续以严谨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在本职岗位上稳步前行,以其精彩的人生故事为我们书写教师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