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科研沃土赋能教育发展​

——邹海林同志“科研十佳”评审事迹材料

资料来源:江西工程学院 时间:2025-09-15 浏览次数:12


邹海林同志作为我校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骨干教师,始终秉持“科研促教学、创新助发展”的理念,在科研攻关、教学改革与成果转化领域深耕不辍。近年来,该同志聚焦大数据应用、校企协同育人等关键方向,以扎实的科研能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实践价值与应用前景的成果,为学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锚定产业需求,科研课题结出实践硕果

在科研工作中,邹海林同志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应用为先”,紧密结合行业发展痛点开展研究,在大数据技术与仓储管理融合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2024年,由其担任主持人的横向课题《基于大数据仓储管理系统》,该课题针对传统仓储管理中“数据碎片化、调度低效化、决策经验化”等行业难题,创新构建了“多源数据采集-智能算法分析-动态调度优化”的一体化系统架构。

课题研究期间,邹海林同志带领团队深入企业一线调研,采集仓储运营数据,通过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库存预警模型与路径优化算法,相关研究成果在提升企业仓储空间利用率、提高货物周转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推动区域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二、聚焦育人改革,教学研究破解实践难题

作为高校教师,邹海林同志始终将“科研与教学融合”作为核心追求,针对当前产业学院建设中“校企协同不深入、实践教学与岗位需求脱节”等问题,牵头申报并成功立项2024年度校级教改课题《产业学院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为推动学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论与实践依据。

三、立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服务教学科研

邹海林同志始终注重将科研创新与教学、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在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积极开展发明创造,多项成果实现转化应用,有效服务于教学实践与行业发展。2024年,由其主导研发的《一种机房计算机辅助用理线架》(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成功获得授权,该专利针对高校计算机机房“线缆杂乱、维护困难、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创新设计了“分层式线缆收纳+模块化固定+快速拆卸”结构,可实现单台设备线缆整理效率提升40%,机房故障排查时间缩短50%,不仅可改善机房管理效率,还可作为“工程实践案例”融入《计算机硬件维护》课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设计创新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点,深受师生好评。

 

与此同时,邹海林同志团队研发的《计算机安全防护软件》也于2025年成功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该软件针对高校校园网“病毒攻击、数据泄露、权限滥用”等安全风险,集成了“实时病毒查杀、敏感数据加密、用户权限分级管理”等功能,可实现校园网终端设备安全防护覆盖率100%,数据泄露风险降低90%。

“科研之路无捷径,唯有深耕与坚持。”邹海林同志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态度扎根科研与教学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科研报国”的使命担当。未来,该同志将继续聚焦行业前沿与教学需求,在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道路上持续探索,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