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模范教师] |赵晓凤:三尺讲台绘初心,教书育人筑未来

资料来源:江西工程学院 时间:2025-09-10 浏览次数:10

她,在三尺讲台深耕六栽,只为点亮学生心中的设计之光,抱石艺术学院专任教师,江西省“双师型”教师。自入职以来,她始终扎根教育教学一线,以高尚师德立身,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念融入育人全过程。她用扎实的专业能力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用无私的奉献精神照亮青年学子的成长之路。她是课堂上的引路人,是实训室里的同行者,更是学生口中那位“温柔坚定、从不放弃我们”的赵老师。

用心打磨每一堂课,让教育理念落地生根在她看来,教学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一场与学生共同探索美的旅程。她始终坚持用先进教育理念赋能课堂教学,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升教学效能。2025年,她主动报名参加中教服国培(北京)教育科技学院组织的“以OBE教育理念为基础的课程教学实施与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研修班”,系统学习成果导向教育的核心逻辑。“学生最终能带走什么?是每节课都要思考的问题。”她将OBE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设计,重构课程目标,强化过程评价,注重能力达成。在《图形设计》设计概论》等课程中,她引入真实项目案例,鼓励学生从用户需求出发进行创意构思,把课堂变成“设计工坊”学生们说:“赵老师的课有压力,但更有收获,每次做完方案都觉得‘自己真的有所收获’。”

 

赵老师在实训室指导学生

 坚持及时更新教案紧跟前沿设计发展动态、反复试讲,哪怕已讲授的课程,仍会在课前重新梳理逻辑、优化PPT细节。正是这份严谨与热忱,让她在2024年学校个人PPT制作比赛中荣获三等奖——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她对教学精益求精的见证。 笔耕不辍,把实践写进书里教学之外,她从未停止对专业的深耕。

她坚信,一名优秀的艺术教师,既要会教,也要能研;既要懂理论,更要通实践。倾心指导,带学生走向更大的舞台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播种,那么指导学生参赛和科研项目便是精心育苗。她始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可能,只要有人愿意陪他们一起熬过瓶颈期。2024年10月,她指导的两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顺利结项;同年12月,又带领学生完成两项大学生科研项目(哲学社会科学类),研究主题涵盖地方文化品牌塑造与非遗视觉再生,展现了跨学科视野与社会责任感。更令人振奋的是她在竞赛指导上的突破指导学生获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工业设计三等奖;获第12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三等奖; 2025年5月,捷报再传—她指导的学生作品在第九届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当获奖名单公布的那一刻,学生们激动地在群里刷屏:“谢谢赵老师”而她只是微笑着回复:“你们的努力,配得上所有掌声。” 

赵老师在实训室与学生交流

 亦师亦友,温暖守护学生成长在学生心中,她不仅是严师,更是知心人。她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困惑与梦想。“有时候他们来找我,不是问作业,而是聊人生选择。”她会在他们焦虑时送上一句鼓励,在懈怠时轻轻敲打提醒。这份深情,早已超越职责边界,化作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一支画笔绘初心,三尺讲台写芳华。 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新时代“双师型”教师的担当——她以专业为笔,以仁爱为墨,在平凡岗位上描绘出不凡的育人画卷。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每一位学生: 设计改变生活,而教育,可以改变人生。


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