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江西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校学工部、校团委等单位,在“一站式”学生社区成功举办“北斗星・天工夜话”第九期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勇教授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缺失与重构》为题开讲,近60名团学干部齐聚一堂,在案例剖析与互动交流中读懂荣辱边界、校准价值坐标,让“自立自强、乐业乐群”的校园精神与“勤朴敏信”的校训内涵融入成长认知。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千百年前管仲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顾炎武警示‘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些古训至今仍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根本。”讲座开篇,王勇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耻感思想为引,结合全国抗疫中“逆行者”的担当、抗洪一线的众志成城等现实案例,强调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荣辱观是道德建设的“标尺”,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一个缺乏共同荣辱认知的社会难以和谐发展,一名不知荣辱的青年亦难成有用之才。
如何“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王勇从三个维度给出指引,一是校准人生价值取向,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片面认知,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价值,像校史中扎根行业、报效国家的校友那样,以“奉献大于索取”为价值追求;二是培育道德良心,从“仁爱心、责任心、同情心、羞耻心”四心入手,牢记“勤朴敏信”校训,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到“知耻而后勇”;三是实现知行合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行为习惯,比如在宿舍中团结互助、在校园里践行低碳环保,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知”变为“行动”。
讲座尾声,王勇结合江西工程学院“自立自强、乐业乐群”的校园精神,鼓励大家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目标转化为专业学习的动力,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追求转化为遵守校规校纪的自觉,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准则转化为与人相处的日常。他还希望大家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的热情、优异的成绩迎接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互动环节中,新生围绕“如何平衡个人兴趣与集体利益”“面对不良现象该如何发声”等问题踊跃提问,王勇结合自身经历与身边案例一一解答。“原来‘爱国’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立足当下学好专业知识,待毕业后以所学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江西新篇章贡献力量。”来自经济管理学院2025级贸易经济本科一班的黄梦瑶感慨道。
来自经济管理学院的团学干部文江欣在聆听讲座后有感而发:“王教授的讲座特别接地气,没有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小故事,把深刻的道理娓娓道来,为我们上了一堂既生动又深刻的思政课。今后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里,我都会更加注重个人品德的锤炼与提升,主动践行和谐精神,努力成长为一名有责任、敢担当、能奉献的新时代青年。”
据了解,江西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期将新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点工作,通过“北斗星・天工夜话”“思政第一课”等品牌活动,把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后续,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将开展“红色走读”“榜样分享会”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引导新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入党积极性,让正确的荣辱观与价值观成为青年成长的“定盘星”。
一审:谢旻旻
二审:何 凯
三审:于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