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站式服务平台
  • 智慧校园
  • 书记信箱
  • 监督举报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概况
    • 历史沿革
    • 学院创始人
    • 现任领导
    • 名师风采
    • 校园风光
    • 历任领导
    • 校训校徽校歌
  • 新闻中心
    • 江工要闻
    • 院(部)动态
    • 学术活动
    • 信息公开
    • 媒体江工
    • 江工学子
    • 领导关怀
    • 江工视频
    • 图说江工
    • 图片新闻
  • 机构设置
    • 党政机关
    • 教学单位
    • 教辅单位
  • 党务公开
    • 党委办公室
    • 纪委办、监察处
    • 校工会、校关工委
  • 教学管理
    • 教务处
    • 实验实训中心
    • 教学质量监控
  • 科学研究
  • 人力资源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合作处
  • 招生就业
    • 招生网
    • 就业网

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院(部)动态
  • 江工要闻
  • 院(部)动态
  • 学术活动
  • 信息公开
  • 媒体江工
  • 江工学子
  • 领导关怀
  • 江工视频
  • 图说江工
  • 图片新闻
  • 2024年03月12日
    江西工程学院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近三年教学与科研成果
    一、学术团队 以课题为依托,学院组成了1个基础教育科技创新团队,5个教改课题学术团队,1个思政专项项目团队,5个一流课程建设团队,共12个学术团队。 1.基础教育科技创新团队 主持人:晏小庆 参与人:梁燕玲、刘丽群、沈晓娇、林艳、张露瑶、苏婷、吴宝梅、余艳玲、黄波、郭虹 2.校级教改立项课题团队 3.思政专项项目团队 4.一流课程建设团队 二、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各级各类课题申报情况 (二)论文发表、著作、专利情况 (三)校级一流课程建设申报情况 (四)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申报情况供稿: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
  • 2024年03月12日
    江西工程学院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2023年十大核心竞争力
    江西工程学院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科研竞赛成果不断增质,内涵建设不断增强,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特色。 一、党建引领,双融双育,有效服务学院高质量发展 学院党总支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产教融合为驱动,以科教融汇为新目标,以专业内涵建设为关键,以高效能管理为支撑,按照“党建统领、成果导向、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的建设思路,扎实推进专业建设,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提高学生实操能力,助力学生专业化发展,构建了“党建+”引领学院各项工作的基层党建工作路径,以党的建设推动学院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就业等工作协同高质量发展,为学院“创品牌专业、建精品学院”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红色学院培育创建试点学院 学院以创建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学院为契机,深耕红色文化教育,讲好红色故事,将红色基因积极融入教育教学、融入日常管理,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扎根校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通过创建红色班级长征班,弘扬长征精神,
  • 2024年03月12日
    江西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厚土承德 菁木求华
    一、学院基本情况 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于2008年。学院认真贯彻“理论奠基、强化实践、激励创新、重在应用”的办学理念,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本;坚持以“天工文化”育人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特色;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开拓创新,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品格,精益求精的建筑行业建设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工程造价两个本科专业,同时开设了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二个专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造价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目前,学院在校生人数662人,其中本科生474人(含留学生3人),专科生188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副教授以上3人占比8.82%;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2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64.71%。外聘教师4人,其中教授2人(占比50.00%),副高及副教授2人(占比50.00%),博士2人(占比50.00%),硕士研究生2人(占比50.0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100%。形成了一支数量基本满足、结构较合理、以高职称高学历领头的师资队伍。 学院建有建筑测量、建筑工程、材
  • 2024年03月12日
    江西工程学院抱石艺术学院十大核心竞争力
    江西工程学院抱石艺术学院是现有全国唯一以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名字命名的艺术院系,原名誉院长为傅二石教授。在学校办学定位指导下,围绕“艺术学”中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两大门类,以“党建+”引领文化艺术高质量发展,树立为本地区域经济服务的中心思想,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加强艺术与技术的统 一,挖掘“抱石文化”“七夕文化”“采茶戏”等地方文化特色,积极开展教学研 究、应用科学研究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设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音乐表演、 舞蹈表演四个专业方向,3个本科4个专科专业。 一、坚持立德树人,突出思政教学创新 以“党建+”模式将立德树人、文化自信等理念融入艺术人才培养中,突出“能力培养”这条主线。发挥教学课堂主阵地,创新了“课前五分钟党建知识宣讲”“课间唱红歌”等多种特色思政教学模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红色文化融入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等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突出三全育人成效。 坚持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同向同行,2020年9月,我院张志胜老师的专业课《Coredraw》上融合时事热点“厉行节俭、反对浪费”典型事迹受到江西教育电视台、《思政前沿》上报道。2021年6月我院评选了
  • 2024年03月12日
    江西工程学院抱石艺术学院特色及优势
    1、立足本土,打造抱石文化品牌 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以傅抱石大师名字命名的艺术院系,紧紧围绕学校办学定位,立足新余,服务江西,辐射全国,秉承傅抱石先生“其命惟新”的艺术精神和“笔墨江山”的实践精神,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在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增设《傅抱石专题设计》课程进行理论及实践研究,从美术遗作中提出元素再应用于本土相关领域,打造抱石文化品牌。已落成的成果有:《丽人行》大型空混壁画项目、傅抱石印章形象墙项目、傅抱石作品展馆项目。 2、围绕中心,创建全国样板支部 学院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建+艺术文化发展”为目标,按照“五好”标准,围绕实现“七个有力”,认真开展党支部建设,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组织和政治保障,凝练了“艺术之光、铸魂育人”的党建品牌。学院基层党组织2018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通过三年创建于2021年顺利验收通过,是江西省15所本科院校中民办高校仅有两所之一,《江西工程学院抱石艺术学院:构建“艺术之光·铸魂育人”党建新体系》入选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曾获得江西省“标准化党员活动室”、江西省“红旗团总支”、新余市
  • 2024年03月12日
    江西工程学院抱石艺术学院近三年教学、科研成果
    江西工程学院抱石艺术学院在重科研发展的同时扎实推进教学改革,以培养更优质的人才目标为己任,近年来,教研成果稳步增加,近三年的数据显示: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级校级课题34余项、主编参编教材专著等38部、发表国家核心期刊及省级期刊302篇、实用新型、外观及软件著作权专利立项80项、教师个人作品获省级以上获奖48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奖项12项,省级181项,建设有《装饰材料与 构造》《招贴设计》《插画设计》《广告设计》《CAD设计》5门校级精品课程。环境设计专业获“校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获“校优秀教研团队”。 近三年党建及学生就业特色 1、强化管理育人,走好“三化建设”基准线。 实行标准化:发挥专业优势实行了“三三自主计划”,设计优化了党员活动室、党建文化长廊、党建灯箱及景观等阵地建设。探索党员作用发挥的有效形式,实行了党组织进宿舍进社团,落实“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推进规范化: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实行师生全覆盖,每周三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中学习。加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完善了11项制度,坚持“三会一课”、
  • 2024年03月12日
    江西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十大核心竞争力
    江西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前身是1997年江西渝州电子工业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系。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学院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教学科研、校企融合、学科竞赛并驾齐驱,培养专业功底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优、人文素养高,并具备一定国际视野的工程一线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一、学科专业建设成绩显著 2019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荣获江西省“双一流”特色建设专业;2021年“电子信息应用创新课程教学团队”获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数字电路》、《电气控制与PLC》立项校级线上精品课程;“数字电路”评为2022年江西省线上一流本科课程;“通信工程”专业获批为江西工程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赛促学、产学研融通”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江西工程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通信工程教研室被评为2021年先进教研室;学院被授予2021年度“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突出贡献单位”称号。二、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三、传承“天工文化”,学科竞赛成绩喜人 学院秉承“三苦”赛事文化精神,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创意大赛、全国全省电子设计大赛、全
  • 2024年03月12日
    江西工程学院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简介
    江西工程学院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是一所集优质资源,以多元融合、多学科协同发展为目标,以立足江西、辐射全国、服务社会为己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应用为根本,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技能型和管理型人才的现代特色二级学院。学校整合资源,于2023年6月将原教育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合并成立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开设专业:学前教育(本科)、小学教育(本科)、学前教育(专科)、护理(专科)、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科)、体育运营与管理(专科)。 学院现有学生1041人,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专任教师74人,其中副教授职称以上有25人,“双师型”教师共29人,外聘兼职教师21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比例教师占学院教师总数的33%,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占全院教师总数60%,双师型教师占全院教师总数的40%,已形成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专业出色的师资团队,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教学设施完善,目前已建教育实训中心、护理实训中心,可满足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护理等专业教学与科研的需求,便于学生上岗前进行系统的技能培训。学院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新余市市级公办小学、幼
  • 2024年03月12日
    江西工程学院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十大核心竞争力
    江西工程学院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把握“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进学院各项工作见成效。学院在校领导的关心关爱下,以“尚德崇学,厚基拓新”为前进方向,坚持“党建+内涵”发展,扎实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可持续性发展,并以此形成了学院的十大核心竞争力。一、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筑牢信仰之基坚持贯彻落实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召开总支部委员会安排我院主题教育工作,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清单、工作计划和任务实施清单,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成效。用好“四下基层”理念,坚持“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解决师生急难愁盼的问题,组织党员师生参与志愿服务,打造服务型支部。帮助23级新生残障同学左卫侠解决生活中遇到困难,传递温情助力圆梦。学院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本学期成立“星火工作室”、开展2期网络硬件兴趣班、华为工程师班,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院内涵发展。2023年荣获江西工程学院“先进基层党总支”荣誉称号、纪念一二九运动八十八周年大合唱三等奖等荣誉称
  • 2024年03月11日
    江西工程学院智慧产业学院十大核心竞争力
    在国家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背景下,江西工程学院紧跟国家大政,结合实际情况“先行先试”,于2019年12月1日在全省率先成立区块链学院。2023年5月更名为智慧产业学院。学院在积极响应国家热门学科建设的浪潮下,融合软件工程、区块链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为一体,突出交叉学科发展优势,发挥融合专业人才培养内涵,以应用型本科建设为核心,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经过不断发展,学院的专业特色进一步彰显,师资队伍日益优质,教学条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内涵建设不断增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专业特色鲜明,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未来几年,国内外高层次软件技术人才将供不应求。学院按照“产教融合、专业对接、课程衔接”的思路,建立学院、专业、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的多元协同培养机制,将“区块链”、“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校企之间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推行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培养模式。学院正在形成集区块链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于一体的专业群,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 二、学术团队建设扎实推进,教学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学院现有教师27人
  • 2024年03月11日
    江西工程学院智慧产业学院师资力量
    张小红 张小红,男,江西新余人。硕士,教授,高级工程师,新余市高层次人才、江 西省高级双师型教师。通过计算机最高等级四级、英语六级。 教学效果较好,教学水平较高,教学能力较强。已担任过十余门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课程的教学,如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Android应用开发、计算机网络、数据库、Flash动画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课程。 科研成果较优。主持省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1项,出版教材4部。从2006年开始,连续多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每年都有学生获全国一等奖或二等奖、江西省一等奖。指导江西省电脑大赛,获江西省一等奖。 区块链工程专业带头人万为清智慧产业学院院长与图灵奖得主Whitfield Diffie合影 万为清,智慧产业学院院长,硕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江西省高级双师型教师。主要从事区块链技术研究、软件开发及相关课程教学工作。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近20余篇论文,其中SCI、EI及核心论文6篇,著作5部,软件著作权18项,科研课题7项,专利3项。已开发完成军、民用软件120余项,获省级及以上竞赛奖励15项。
  • 2024年03月10日
    优秀校友:江西工程学院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朱月丽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江西工程学院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闪闪发光。 朱月丽,2005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现任沭阳县高墟镇大学生新村干、宿迁古泊河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200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2017年成立宿迁古泊河农业有限公司。2019年以来每年开学季捐助家乡考取大学的莘莘学子,帮助他们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顺利完成学业。2020年12月被选举为江西工程学院长三角校友会副会长。2023年11月成立沭阳创聚商贸有限公司,搭建高墟镇湖东社区乡村振兴助农直播基地,并开设了网络直播培训班。该公司利用沭阳县的花木产业和其他农副产品优势,带动当地居民进行直播创业,促进了乡村互联网就业的发展。 身着素衣,心有锦缎 每个人心中都有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这种理想与信念正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朱月丽作为数字经济产业学院的优秀校友,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当中,切实地将自己的赤子之心付诸行动,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7年,朱月丽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她决定返乡创业。她深谙乡村的天然优势,并巧妙地应
  • 2024年03月10日
    江西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能源工程学院简介
    江西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能源工程学院前身为始建于2001年的机电工程学院,2016年,学校为进一步突出智能制造学科特色和优势、面向国家新兴战略培养人才,依托机械学科传统技术和前沿技术基础成立了智能制造工程学院,2020年学校将能源类专业划入学院融合发展,同时学院更名为智能制造与能源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能源工程学院是学校较早成立的二级学院,也是学校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院。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从单一专科教育发展为专科、本科并举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学院始终坚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的发展思路,秉承“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能”的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了面向《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大国工匠人才的办学定位,形成了以智能制造为特色的学科专业群,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现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三个本科专业,同时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装备技术等专科专业。目前,学院共有在校生800余人,专任教师47人,教授9人,副教授16人,高级
  • 2024年03月10日
    江西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能源工程学院十大办学特色
    江西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能源工程学院前身为机电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经过23年的发展,学院的学科专业特色进一步彰显,师资队伍日益优质,教学条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科研竞赛成果不断增质,内涵建设不断增强,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特色。一、办学历史较久、办学经验丰富学院创办于2001年,是学校较早成立的学院之一,经过23年的不断发展,学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沉淀了一大批优质的教学资源,学院现已形成了大机械学科下的集机械、能源、电气于一体的专业群,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二、办学定位准确、学科特色鲜明学院按照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学院从创办之初就确立了面向制造业培养人才的办学定位。2016年学院根据学科专业发展趋势确立了面向《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培养人才的办学定位,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重点建设智能制造学科专业群,推动人才培养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进行转变,确保学院人才培养符合工业4.0特征的时代需求,努力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三、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办学理念学院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436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8/32 跳转到 

江工要闻

  • 2025.09.02
    这所大学,以科技、人文迎接新生
  • 2025.08.28
    新突破!江西工程学院首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25.07.26
    江西工程学院:依托强大算力,AI助教助学平台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
  • 2025.07.23
    传承红旗渠精神 奋楫笃行担使命——江西工程学院红色教育专题培训纪实
  • 2025.07.11
    江西工程学院:校领导密集看望暑期培训学员以AI赋能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 2025.07.07
    魏建克调研“三下乡”实践活动 引领青年在红色沃土中锤炼担当
  • 2025.07.06
    江西工程学院:校长探望“三下乡” 学子 共绘乡村振兴青春画卷
  • 2025.07.04
    江西工程学院举行2025年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
外部链接
  • 南昌大学
  • 江西省教育厅
  • 教育部
党委机关
  • 党委办公室(0790-6350097)
  • 党委组织部(0790-6348084)
  • 党委宣传部(0790-6355322)
  • 统战部(民族宗教事务处)
  • 督导专员办公室、纪委办、监察处(0790-6337668)
  • 理事会办公室、发展规划处(0790-6355321)
教学单位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智能制造与建造学院
  • 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
  • 智慧产业学院
  • 抱石艺术学院
  • 语言与传播学院
  • 经济管理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实验实训中心
教辅单位
  • 图书馆
  • 天工文化与红色文化研究院
  • 医务所
  • 继续教育学院(0790-6350295)
  • 学校概况
    • 学校概况
    • 历史沿革
    • 学院创始人
    • 现任领导
    • 名师风采
    • 校园风光
    • 历任领导
    • 校训校徽校歌
  • 新闻中心
    • 江工要闻
    • 院(部)动态
    • 学术活动
    • 信息公开
    • 媒体江工
    • 江工学子
    • 领导关怀
    • 江工视频
    • 图说江工
    • 图片新闻
  • 机构设置
    • 党政机关
    • 教学单位
    • 教辅单位
  • 党务公开
    • 党委办公室
    • 纪委办、监察处
    • 校工会、校关工委
  • 教学管理
    • 教务处
    • 实验实训中心
    • 教学质量监控
  • 科学研究
  • 人力资源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合作处
  • 招生就业
    • 招生网
    • 就业网
江西省新余市天工南大道1688号 0790-6341022
留学生成绩查询 学历认证 校园邮箱 超星网络教学平台

备案信息:©2025 Copyright © Jiangx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江西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5005093号-1 赣公网安备 360502020002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