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校党委书记、督导专员魏建克赴新余市渝水区珠珊镇横板桥村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旧址,调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并慰问“语润乡土,普声同行”推普实践队师生。新余市渝水区珠珊镇党委书记黄志军陪同,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及语言与传播学院党组织负责人参与活动。
当日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魏建克在旧址前深情回顾,1937年成立的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作为中共领导的首支妇女抗日团体,1939年在新余以教唱抗日歌曲、编排进步戏剧等形式宣传统一战线,用生命诠释共产主义信仰。他强调,革命先辈的“烽火玫瑰”精神与当代青年使命一脉相承,青年学子需从红色基因中厚植家国情怀,将“坚定信念、服务人民”的精神内核渗进血液,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为建设学校特色鲜明应用型大学和中国式现代化江西贡献力量。
座谈会上,魏建克高度肯定实践队“情景教学+文化体验”的特色模式,指出推广普通话是城乡文化交融的桥梁,要将语言专业优势与乡土文化传播结合,让推普工作兼具专业深度与民生温度。他强调,学校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将“三下乡”作为强化家国情怀、深化校地协同的重要平台,通过价值、需求、创新三大导向打造“青”字号实践品牌。
在实地考察战地服务团旧址时,魏建克带领师生驻足老照片与文物前,指出服务团成员“以笔为枪”的革命精神与当下“以语言服务乡村”的实践使命同频共振。他要求深挖红色资源教育价值,将旧址作为“活课堂”,在推普中讲好巾帼故事,让革命精神永续传承。
最后,魏建克对青年师生提出三点期望:一要传承红色基因,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二要深耕专业实践,做中华优秀文化传播者;三要弘扬实干精神,在田间地头践行青年担当。他勉励师生以“小我”融入“大我”,在乡村振兴中展现作为。
黄志军感谢学校的人才支持,期待双方深化实践平台共建。实践队负责人汇报了推普教学、红色宣讲及方言特色提升方案,该活动通过“推普+红色教育+文化传承”三位一体模式,有效提升村民语言能力,激发文化自信。
此次活动以红色旧址为课堂,以推普实践为纽带,既让青年学子在历史回望中坚定理想信念,也为语言文字服务乡村振兴探索特色路径。新征程新未来,江西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打造更多示范性语言文化项目,以教育力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地方发展。
一审:桂盈盈
二审:谢旻旻
三审:于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