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动应对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对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计算机类专业教师的行业认知与教学水平,2025年8月18日至22日,江西工程学院组织了一次为期五天的赴北京AI行业头部企业考察学习活动。活动由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沈良带队,智慧产业学院院长万为清任学习班班长,全校40余名计算机类专业教师共同参与。
活动采用专业讲座结合实地讲解的形式开展,共有商汤科技、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百度、科大讯飞等五家头部企业,围绕AI技术为学校教师授课并做AI实践展示。
商汤科技工程师介绍了他们国内领先的多模态大模型训练与迭代情况以及迈向AI的全栈能力,详细讲述了日日新V6大模型体系与行业结合应用落地情况、商汤生成式ai商业化发展、AI模型能力的三层架构(KRE)。日日新V6通过多模态数据的深度整合与强推理能力,更全面地捕捉文档的全量信息,以开放式的方式来推理并结合场景做深度分析。日日新V6模型典型案例:电商数据分析、金融行业典型案例、汽车行业典型案例、智能体案例。
“AI竞争的核心不仅是算法创新,更是算力、数据和场景的深度融合。” 智慧产业学院院长万为清在参观后感慨。“AI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而商汤科技正是这一变革的推动者。作为个体,我们需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培养“AI思维”,才能在未来社会中保持竞争力。AI的未来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的协同共生。”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陈贵兵说:“商汤科技的参观考察像一场AI技术的沉浸式盛宴,AI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能触摸、能互动、能改变未来的生产力。”
教务处徐微微在心得中写道:“从商汤分享的数字人案例中,我看到了教学创新的切入点。如今数字人已广泛应用于科普、直播等领域,我校的课程也开始使用数字人,那么我校或许可以以此为契机,开设数字人全流程实操课程,让学生参与从建模、驱动到场景设计的完整链条。这不仅能整合多学科知识、锻炼技术能力,更能培养跨领域协作与创新思维,让学生的从业竞争力得到实质性提升。”
教师们纷纷表示,要把AI这样的“工作伙伴”融入教学案例。未来教学要更注重产业需求导向,培养学生从技术落地视角思考问题的能力,助力他们成为衔接学术与产业的复合型人才。
阿里巴巴工程师讲述了千问Qwen3大模型的工作原理、AI大模型遵循的通用性规律定理、AI大模型的核心魔力
涌现,参数超过临界值时模型能力实现突破。详细讲解了AI大模型的双系统理论,快思考语言模型与慢思考推理模型的结合。分析了DeepSeek作为智能时代第2个现象级产品,推理基础模型。阐述了Grok4的实现模型以及千问Qwen3大模型提供的自动快速深度思考的三种响应模式。探讨了AI大模型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小模型组织将爆发极强的战斗力和商业价值。
经济管理学院胡丽珍老师在参观完后,陷入深深地思考,她说:“回到教学工作中,我意识到必须将AI大模型相关知识融入课程体系。未来,我会引入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AI大模型在跨境电商中的具体应用,同时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平台或与企业合作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利用AI大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未来投身跨境电商行业做好充分准备。”
语言与传播学院朱丽华老师有感而发:此次参访为我打开了“英语+科技”融合教学的新思路。作为高校英语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前沿趋势,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数字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抱石艺术学院冷桂丽老师深刻体会到开源AI带来的颠覆性机遇,她说:“艺术设计本就强调创新,开源AI提供的开放资源,如同为学生打造创意‘素材库+协作网’。后续教学里,我计划引入开源AI项目,鼓励学生基于共享模型二次创作,培养他们在开放生态中挖掘设计灵感、协同创新的能力,让艺术设计课堂与前沿技术同频。”
字节跳动的高级工程师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的深度融合作了阐述。大模型的应用趋势体现为大模型加速全产业在的智能化重构CBSG四大领域。具身智能的核心技术以及关键系统,分析了具身智能技术的火热原因,大模型与机器人各自发展,二者融合出现具身智能技术。老师们深入学习了字节将大数据与大模型深度融合的双轮驱动模式,并通过教育等行业的真实落地案例,直观感受了其火山引擎、Coze平台等如何降低AI应用门槛,赋能产业变革。
智慧产业学院章子桐老师在参观完抖音北京总部后感叹道:AI不仅是外部的技术工具,更是能深度融入教学流程。他说:“这些也让我思考在教学中,如何引入这类技术,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是否可以借助AI技术,打造个性化学习平台?此外,借助技术辅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如智能批改作业、解答学生常见问题等,让教师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高阶教学活动。”
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杜彦涛老师在参观字节跳动(抖音)北京总部并聆听讲座后,表示AI智能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他感兴趣的一个方向。他说:“教师可以借助AI智能体快速获取丰富且定制化的教学素材,像趣味包袱、前沿案例等;在引导学生参与方面,可以通过智能问答、虚拟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精准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当学生能在与AI智能体的交互中找到乐趣,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便会被充分激发,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百度公司在百度方舟大厦授课。工程师讲述了百度智能云“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在政务、工业、医疗等千行百业的广泛应用,及其全栈自研的异构算力平台,展现了国内AI基础设施的雄厚实力。针对AI人才培养作了专题分享,系统介绍了“应用创新、实训平台、课程建设”三位一体的培养方案,为学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与专业建设提供了宝贵参考。
智能制造与建造学院曾宏志老师说:在参观中,最引发我思考的是百度在技术伦理方面的探索。比如,当面临无法两全的突发状况时,系统的决策优先级始终是“保护人类生命安全”,而非单纯追求车辆损伤最小化;智能客服系统则严格限定“不可替代人工决策”的边界。这些实践直指AI发展的核心命题:技术的边界在哪里?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开发AI”,更要引导他们思考“AI应该服务于什么”。或许可以在《人工智能概论》中增设“AI伦理”讨论课,结合百度的案例设计议题,这些能让学生在技术学习中始终保持人文关怀——这恰是教育的温度所在。
网安与AI创新中心沈良老师对百度智能云及文心一言的功能印象深刻,百度在教育领域开设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及行业相关目录,体现了对人才培养的关注,也让他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底层高层次人才需掌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原理,课程涉及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基础,更适合研究型高校培养;应用型高校应侧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无需深究底层逻辑,而是基于现有大模型进行应用开发、智能体开发,聚焦场景落地,掌握数据挖掘、清洗等技能。
科大讯飞工程师详细介绍了其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领域深耕的成果,完美诠释了“顶天立地”的技术战略——技术追求全球领先,应用扎根实际场景。
经济管理学院梁志琼在参观了科大讯飞展厅并参与主题分享后,表示收获良多。他说:“作为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师,我思考着如何将这些实践案例融入教学。科大讯飞在AI领域的实践,能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授课时,可引入其在电商客服智能化方面的案例,也可讲解其在营销领域的智能分析应用,帮助学生掌握利用 AI 进行市场洞察与精准推送的方法,助力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更具竞争力。”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曾庆燕在心得中写道:科大讯飞在语音核心技术上的深耕,尤其是讯飞星火大模型与“一个模型+四个平台”的架构,为学校计算机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技术路线参考。在OCR识别、多模态交互等技术,可直接转化为课程案例。在《人工智能导论》中,可引入星火大模型的多语言处理实例,让学生对比传统算法与大模型的效率差异;在实践课上,利用虚拟人开发平台,指导学生设计简单交互场景,理解技术落地逻辑。
技术讲座之余,五大公司通过展厅参观与技术分享,教师们深入了解了商汤从技术积累到产业落地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其在万卡级算力集群、多模态AIGC技术体系以及智能体(Agent)等前沿领域的布局。头部企业提出的“AI不会替代人,但会替代不会使用AI的人”这一观点,引发了教师们对人才培养方向的深刻思考。
此次密集深入地考察学习,为教师们提供了一次零距离接触国内AI产业前沿的宝贵机会。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北京之行不仅拓宽了技术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更对如何将行业最新动态、企业真实案例和实践平台融入教学科研,培养符合AI时代需求的“新质人才”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更坚定的信心。学校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头部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产教融合迈向新台阶。
一审:徐微微
二审:谢旻旻
三审:于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