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晚,江西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龚丽走进“一站式”学生社区,成功举办“北斗星・天工夜话”第十期活动,为同学们带来精彩的红色走读分享。智慧产业学院60余名学生参与活动。
“你最想去的红色革命圣地是哪里?”“关于红色文化,你有哪些困惑?”“红色精神如何跨越时空,在‘05后’青年中实现创新性传承与实践?”围绕这三个问题,龚丽结合自身经历,深入讲述红色走读的内容精髓、精神意蕴及其对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她表示:“红色走读不仅是对革命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与灵魂的升华。通过走访各地红色景点,与历史对话、与先烈共鸣,我们能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与无私奉献。这些精神,将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针对青年大学生在红色教育中存在的概念认知类、现实关联类、实践行动类等困惑,龚丽与同学们共同交流探讨。大家一致认为,红色走读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特殊体验。它不仅让大家重温那段峥嵘岁月,真切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更要以学校为依托,汲取指导老师与学长学姐的智慧,传承红色基因、打造一流团队、精心打磨红色走读文案,力争在实践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活动中,龚丽还带领学生深入了解龚全珍老人的生平事迹与精神内涵,以及甘祖昌将军“脱军装当农民”这一选择背后蕴藏的精神基因。通过现场与学生共同体验“从‘草鞋痛感’到‘精神力量’”,让学生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甘祖昌将军的艰苦奋斗与奉献精神。从“将军待遇”到“月薪300元捐210元”,甘祖昌的奉献精神与当代青年价值观产生强烈共鸣,也让学生们更明确自身的使命与担当。
在思政VR体验环节,同学们戴上VR眼镜参与红色电影等模拟场景体验。龚丽将“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与井冈山革命斗争、红军长征等VR实景模型相结合,通过“问题+情景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抽象概念具象化,繁杂理论变得触手可及。这种“理论+实践”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们深刻体会革命先辈的艰辛与伟大,也更加懂得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
“此次红色走读分享会,是江西工程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江西工程学院教师于永清表示,此项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红色文化的平台,更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感悟红色精神的力量,激励他们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担当,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据悉,江西工程学院团委、学工部等单位每年暑假都会按照“红色走读”竞赛活动要求,科学谋划布局、广泛宣传动员。2025年暑期,学校组建35支团队、近1000名青年师生研修队,奔赴赣州、萍乡、新余、上饶、九江等地,开展以“牢记嘱托强国有我,行走赣鄱感恩奋进”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师生深入乡村、企业、学校、红色场馆等地,通过参观红色遗址、采访党史专家、研读红色经典、书写红色感言等方式,形成丰富多样的红色走读成果,以实际行动感悟红色精神、助力基层发展、践行青春使命。
一审:谢旻旻
二审:何 凯
三审:于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