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星・天工夜话||江西工程学院:青春赋能乡村振兴 实践彰显青年担当

资料来源:江西工程学院 时间:2025-10-25 浏览次数:10


1023日晚,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于永清走进“一站式”学生社区,以《高校党员师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机制探索》为题开展座谈交流。抱石艺术学院50余名学生参加此次交流活动。

座谈会上,于永清围绕学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党员师生服务乡村振兴实践成效、实践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机制优化路径及总结展望五个维度,深入剖析了学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探索与担当,为高校融入乡村振兴大局提供了“江工思路”。

于永清与现场师生探讨指出,学校以明确的办学定位为锚点,以特色人才培养为核心,为服务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北斗星・红智”党建品牌指引下,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引导党员师生深入乡村开展系列实践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展现了多点发力的“江工作为”。“近年来,学校党员师生以‘扎根赣鄱、服务乡村’为己任,从文化、产业、人才、治理等多维度切入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彰显了高校的责任与担当。”

学校党员师生服务乡村振兴实践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文化振兴、人才振兴和治理振兴三个维度。于永清在交流中介绍,一是以文铸魂,推动文化振兴,激活乡村精神内核。学校依托仙女湖艺术文旅产业学院,在新余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连续四年承办“江西省新余市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累计遴选优秀作品120余项,有效助力乡村文化IP的打造与传播。二是多措并举,推进人才振兴,破解乡村人才瓶颈。学校从“育、引、留、用”全链条发力,为乡村振兴储备青年力量。近三年来,联合新余市人社局举办10场大型线下招聘会,吸引1160余家企业提供岗位超3.8万个,其中新余本地企业460余家,提供岗位6700余个,有力促进毕业生本地就业创业,实现“特区人才反哺老区”。三是法治引领,助力治理振兴,构建乡村和谐秩序。党员师生深入乡村一线,通过法治宣讲、机制建设等方式,协助村(社区)建立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推动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切实提升乡村治理的规范化与人性化水平。

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于永清在会上建议,需重点健全“校地企”协同联动机制,即深化学校、地方政府、企业三方合作,共建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与产业研究院;同时整合校内跨学科资源,打破院系壁垒,组建专项服务团队,形成服务乡村振兴的合力。

 “江西工程学院是一所具有大爱情怀的大学,学校加强与地方、企业的紧密合作,取得了优异成绩,我为学校感到自豪。”2025级视觉传达设计本科2班学生沈晶洁有感而发。同班级的刘慧也表示:“‘求学到江工,事业必成功’我觉得学校在就业工作上很有优势,我们要向优秀校友学习,创新创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下一步,学校将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厚的底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实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持久精神动力,持续贡献“江工力量”。

据了解,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团委、学工部等部门长期将新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点工作,通过“北斗星・天工夜话”“思政第一课”等品牌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后续,学校还将开展“创新创业看江工”“榜样分享会”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引导新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爱国爱校热情,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年成长的“定盘星”。


一审:答惠琳

二审:谢旻旻

三审:于永清



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