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江西省2026届赣西片区高校就业工作座谈会在江西工程学院天工校区行政楼七楼会议室召开。江西省教育评估监测研究院高校就业指导监测中心主任鄢彬华,江西省教育厅就业专班干部罗菁、赖涛,以及赣西片区内12所高校的就业工作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2026届毕业生就业形势、面临挑战及推进举措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江西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冯赟出席会议。会议由鄢彬华主持。


鄢彬华强调,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精准研判就业形势,优化就业支持政策,拓展优质就业岗位,提升就业指导服务实效。要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紧扣市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着力促进人才供需精准适配。一要共享片区优质就业岗位资源,多举办“小而精、专而优”的专场招聘会;二要共推片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持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三要共建片区就业联动机制,构建需求与培养对接的数据共享通道;四要持续优化就业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就业指导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会上,片区内12所高校的就业工作负责人详细介绍了2026届毕业生规模、专业结构、就业意向等情况,客观分析了当前高校就业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就省教育厅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诸多具有可操作性的宝贵建议。省教育厅就业专班干部对各高校提出的问题,从政策解读、资源调配、服务优化等方面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工作举措。

据悉,近年来,江西工程学院精心构建“北斗星・红智”党建品牌矩阵,以“党建+产教融合”模式为抓手推动资源整合,校党政领导带队常态化开展访企拓岗,确保产教融合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学校联合地方龙头企业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智慧产业学院等8个产业学院,其中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成功获批江西省第二批现代产业学院培育项目。智慧产业学院引入深圳佰瑞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校中厂”,推行“2+1+1”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工程师带队指导学生完成4个商业实战项目,学生在校期间最高月薪可达6000元;学校与新钢公司、晶科能源等知名企业共建“厂中校”实习基地,近三年横向项目合同经费累计超1694万元,8个企业数字化项目顺利通过江西省L6级认证,为新余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学校主动加入全国网络软件安全行业、新余市锂电新能源行业等8个产教融合共同体,与130余家优质企业建立精准对接机制,共建7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新余本地实习基地覆盖率超90%。
一审:谢旻旻
二审:何 凯
三审:于永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