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冯赟走进抱石艺术学院艺术楼103教室,聆听2023级音乐表演本科1班何家洁老师主讲的《音乐教学论》课程,并就课程设计、教学创新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师生展开深度交流。这是学校落实“以本为本、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常态化深入教学一线、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

课堂上,何家洁老师以“音乐教育中的跨学科融合”为主题,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互动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讨音乐与文学、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融合路径。她以《吉祥三宝》为切入点,结合多媒体视频、现场乐器演示及即兴创作,生动呈现了音乐教育在传承文化、激发创造力中的独特价值。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围绕“如何将传统音乐元素融入现代教学”等议题展开热烈辩论,课堂气氛活跃。


冯赟全程专注聆听,认真记录教学环节与师生互动细节,尤其关注课程中“实践技能培养”的融合度。他观察到,何老师在讲解音乐教育论时,巧妙引入一些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的社会责任,这一设计得到冯赟的充分肯定。
冯赟在课堂中强调:“听课不是走过场,而是要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音乐教学论作为音乐表演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承担着构建学生知识体系、提升专业素养的关键作用。音乐表演专业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演奏技巧,更需通过音乐教学论的学习,理解音乐教育的本质、目标与方法,从而在未来的艺术实践中具备教学能力与理论深度。”

课后,冯赟与何家洁老师进行课后谈话。他首先对课程给予高度评价:“何老师的课堂既有理论深度,又充满实践温度,尤其是将地方特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体现了创新探索。”针对教学优化,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思政元素融入。建议增加思政元素等实践模块,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锤炼教学能力;二是深化数字赋能。鼓励运用AI技术辅助音乐创作与教学分析,例如通过智能编曲软件提升学生的创作效率;三是拓展国际视野。引入国际前沿音乐教育理念,对比分析中外音乐教学体系的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教学能力。

此次深入一线听课,不仅为音乐教学论课程优化提供了方向,更彰显了学校“聚焦课堂、服务师生”的改革决心。随着一系列举措落地,江西工程学院正以“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奋力书写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审:刘永东
二审:谢旻旻
三审:于永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