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校园
  • 书记信箱
  • 监督举报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概况
    • 历史沿革
    • 学院创始人
    • 现任领导
    • 名师风采
    • 校园风光
    • 历任领导
    • 校训校徽校歌
  • 新闻中心
    • 江工要闻
    • 院(部)动态
    • 学术活动
    • 信息公开
    • 媒体江工
    • 江工学子
    • 领导关怀
    • 江工视频
    • 图说江工
    • 图片新闻
  • 机构设置
    • 党政机关
    • 教学单位
    • 教辅单位
  • 党务公开
    • 党委办公室
    • 纪委办、监察处
    • 校工会、校关工委
  • 教学管理
    • 教务处
    • 实验实训中心
    • 教学质量监控
  • 科学研究
  • 人力资源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合作处
  • 招生就业
    • 招生网
    • 就业网

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江工学子
  • 江工要闻
  • 院(部)动态
  • 学术活动
  • 信息公开
  • 媒体江工
  • 江工学子
  • 领导关怀
  • 江工视频
  • 图说江工
  • 图片新闻
  • 2025年08月29日
    【出彩江工人】教师风采 江西工程学院教师程倩:以匠心育桃李 用智慧启新程
    在江西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有这样一位教师,她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笔,以炽热的育人情怀为墨,在教育科研的画卷上勾勒出绚丽的色彩。她,就是程倩,一位从江西师范大学走出的工程硕士,在教育一线坚守初心,用行动诠释着教师的责任与担当。站在讲台上的程倩,眼神坚定而温柔,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着知识的脉络。任教以来,她始终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教学这片沃土上,她深耕不辍,先后承担《电工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每一堂课,她都精心备课,合理规划每一分钟的教学内容;每一个知识点,她都结合实践,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导向,让晦涩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她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之所,更是学生探索科技奥秘的乐园,深受学生好评,也获得领导认可。科研道路上,程倩同样勇攀高峰。自2018年起,她主持2项省级(重点)课题,参与3项省级课题,在科研的征途上不断探索创新。她还凭借出色的科研能力,完成5项专利(1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著,均为第一发明人),撰写3篇高质量论文(1篇EI会议论文,2篇北大核
  • 2025年08月29日
    【出彩江工人】育梦为光:江西工程学院优秀教师周小红的教育三重奏
    在江西工程学院的教育天地里,周小红老师是一颗明亮的启明星。自2006 年踏入校园,他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在教学、科研与育人的领域里,奏响了一曲激昂奋进的乐章。教学:化繁为简,让数学课堂“活” 起来数学,常常被学生视为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峰。周小红老师却凭借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课程变得妙趣横生。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晦涩难懂的公式定理“活” 了起来。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周小红老师积极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舞台上,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带领学生攻克一道道难题。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屡创佳绩:荣获全国一等奖1 项、二等奖 8 项,江西省一等奖 11 项、二等奖 14 项、三等奖 16 项。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周小红老师对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与探索。他的课堂,成为了学生们探索数学奥秘的乐园,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科研:深耕学术,以成果反哺教学周小红老师不仅在教学上成绩斐然,在科研领域也成果丰硕。他以成为科研型、学者型教师为目标,利用课余时间投身科研工作
  • 2025年08月29日
    【出彩江工人】江西工程学院优秀教师胡艺萍:艺润心田育桃李 萍聚匠心铸师魂
    在江西工程学院抱石艺术学院,胡艺萍老师如一支默默燃烧的蜡烛,自2005 年踏上讲台,便以多重身份坚守教育一线,用责任与热爱点亮学生的成长之路。她既是专业教师,也是教学督导员、班主任,更是 “万师润万心” 讲师团的一员,以高度的敬业精神,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思想铸魂:永葆初心树标杆胡艺萍老师始终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思想、政治与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她深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通过持续学习提升综合素质,以高尚师德为学生树立榜样。凭借出色表现,她多次荣获 “优秀教师”“师德师风标兵” 等荣誉,成为学院教师队伍中的标杆人物。教学创新:课程思政育新人在教学领域,胡艺萍老师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改革。她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融入教学,实现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在备课时,她精准捕捉学生兴趣点,巧妙设计教学环节;课堂上,用生动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她参与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组,主持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获评“课程思政名师”。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学生在竞赛中屡获佳绩,斩获国家级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4
  • 2025年08月29日
    【出彩江工人】技润课堂 心筑星河:江西工程学院最美教师杨振的创新育人之路
    在江西工程学院智慧产业学院,杨振老师被学生们亲切唤作“振哥”。这位年轻教师以创新为笔、情怀为墨,将硬核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绘成学生心中温暖且充满力量的成长画卷,在教学与育人的道路上绽放独特光芒。破界革新,激活硬核课堂面对专业课“理论晦涩、实践薄弱” 的难题,杨振老师发起 “课堂革命”。他携手企业构建 “产教融合案例库”,把家庭网络搭建、智慧园区网设计等真实项目搬进课堂,让学生在实战中掌握核心技术。课堂上,他用 “光纤之父赵梓森的厕所实验室” 等科技故事,点燃学生的报国情怀;引入 VR 技术,开发自主教学系统,让学生戴上设备就能 “穿越” 数据中心,在虚拟世界完成设备组网与故障排查,让抽象概念变得直观可感。知行贯通,赋能实战成长杨振坚信“学以致用” 是教育真谛。他主导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成效显著,授课班级 7 名学生同时通过软考中级认证。这得益于他推行的 “项目制学习”,将企业真实案例拆解为教学模块,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夯实基础。他说:“证书不仅是技能证明,更是学生迈向职场的闪亮名片。”在竞赛舞台上,杨振同样成绩斐然。他连续两年获评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凭
  • 2025年08月29日
    【出彩江工人】三尺讲台映初心 五四精神育芳华 —— 江西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的育人答卷
    在江西工程学院,有这样一群青年教师:他们以讲台为沃土,播种知识与希望;以创新为引擎,探索教育新路径;以大爱为灯塔,照亮学生成长之路。他们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教师的责任担当,让“五四”精神在教育事业中熠熠生辉。许江:青春领航者,服务践初心作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许江深知共青团工作对青年成长的重要意义。他以“智慧团建”为依托,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开展主题团日、政治理论学习、青年理论宣讲等活动超30次,带领学生走进罗坊会议纪念馆等红色基地,组织寒暑假红色走读活动,让学生在井冈山、毛泽东纪念馆等地沉浸式学习党史团史,厚植爱国情怀 。在志愿服务领域,许江组织团员青年深入社区、福利院、敬老院,开展义务家电维修等特色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超300小时。2024年暑期“三下乡”,他组建的2支服务队在星河社区、钢丝厂社区开展乡村振兴调研、红色宣讲等活动,惠及200余人。此外,他积极搭建竞赛平台,助力学生在江西省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摘金夺银,2024年收获省级一等奖 5项等多个奖项,还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铜奖、建行杯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他深入学生社区,解决10件实际困难,助力
  • 2025年08月29日
    【出彩江工人】江西工程学院教师占顺霞:深耕思政二十载 匠心独运育丰碑
    在江西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有这样一位教师:她深耕三尺讲台责任田,一腔热血播撒爱和希望的种子,厚德爱生,润物无声。二十余年如一日孜孜以求,培育出一批批德才兼备、自强创新的时代新人。她,就是江西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党员、副教授占顺霞——一位用初心诠释忠诚、以行动践行使命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教学创新,让思政课“活”起来。占顺霞始终秉持“问题导向、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枯燥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实践。她主持的江西省高校教改课题《基于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的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研究》,创新采用“专题化+团队化”教学模式,通过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等方式,使《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成为学生心中的“热门课”。其成果《“五位一体”推进大学生民法典教育》获2023年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三等奖,相关论文多次获省级优秀德育论文奖。有学生这样评价:“占顺霞老师的课从不照本宣科,她总能用‘网红’现象、民法典案例等热点,让我们感受到思政课的‘烟火气’。”科研深耕,以理论厚度支撑育人实践。作为科研先锋,占顺霞近五年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课题5项,涵盖思政课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领域。她在学术成果
  • 2025年06月05日
    【出彩江工人】江西工程学院考研结硕果:本科高校的 “低进高出”育人传奇
    在江西新余,有这样一所本科高校——江西工程学院,每年都有一批高考成绩仅超本科线十余分的学生,历经四年积淀,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厦门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 985、211 及 “双一流” 高校研究生院。2025届考研数据亮眼:上线率与录取人数双提升。据该校发布的2025 届考研榜单显示,今年574名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初试上线226人,上线率达39.37%,同比提升6.45%;最终149人成功 “上岸”,复试通过率65.93%,录取总人数较2024年增长近15%。这组数据不仅展现了学生的拼搏精神,更印证了学校育人模式的有效性。“三苦精神” 铸魂:苦抓、苦教、苦学淬炼成长底色。支撑“江工现象”的,是贯穿校园的“三苦精神”—— 学校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学校设立24小时自习室、推行个性化辅导,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教师团队深耕教学,以严管厚爱激发学生潜能;学生以坚韧意志挑战自我,形成 “比学赶超”的学风。学科竞赛赋能:422项国家级奖项铺就升学基石。江西工程学院将学科竞赛作为育人重要抓手,鼓励学生参与高水平赛事。近年来,学生累计斩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全国电子设计
  • 2025年05月31日
    【出彩江工人】丁佳佳:录取江西财经大学 在迷茫中寻光 在坚持中成长
    我是丁佳佳,来自江西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 2021 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1 班。如今,我非常荣幸地收到了江西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心中满是感慨与喜悦,想和大家分享我的考研经历、大学感悟以及一路以来的收获。考研:迷茫中寻光,坚持中成长 考研的那段日子,就像在迷雾中摸索前行。我虽然下定决心要走这条路,却一下子没了方向,完全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备考。网络上的信息多得像一片海洋,可在这海量信息里找到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实在太难了。不过,我很幸运,遇到了非常热心的学姐和学长。他们耐心地解答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毫无保留地分享他们的资料,帮我驱散了眼前的迷雾,还一直鼓励我,让我在迷茫中重新找到了继续前进的勇气。 在这里,我要真诚地感谢学院和老师们给予的诸多帮助。暑假留校备考的时候,学院书记王娟和辅导员魏玮亲自到宿舍来看望我们,关心我们的生活起居,留意我们的身心健康,他们的每一点关怀都让我心里暖暖的。备考冲刺阶段,学院院长巢喜剑、副院长伍琴兰开展了考研技巧讲座,给我们传授学习的窍门,帮助我们提升知识水平。考试前夕,学院精心组织了 “温馨送研,梦想起航” 鼓劲
  • 2025年05月31日
    【出彩江工人】黄丹:上岸景德镇陶瓷大学 无畏前行 终见光芒
    我是黄丹,来自江西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 2021 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2 班。如今,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大家分享我成功考取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的经历,也想借此机会回顾大学时光里的成长与收获。考研:以信念为帆,用坚持掌舵 考研对我而言,是一场充满挑战的自我修行。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唯有明确目标、怀揣毅力,才能在漫长的备考中稳步前行。而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母校江西工程学院的支持与培育。 备考期间,学校的关怀如春风化雨,温暖着每一个考研学子的心。学校免费发放考研资料,为我们减轻了经济负担;学院精心组织考研讲座,学长学姐和老师们分享的经验与技巧,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那些承载着关怀的考研慰问品,更让我在紧张的复习中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教室里、图书馆中,学校营造的浓厚学习氛围,让我能全身心投入备考,心无旁骛地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大厦。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每一位科任老师。他们课堂上的循循善诱,如同明灯照亮了我知识的盲区;课后耐心的答疑解惑,更让我在迷茫时重拾信心。正是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让我在跨专业备考材料与化工专业的路上,能够一步步突破瓶颈,稳步提
  • 2025年05月31日
    【出彩江工人】谭宝州:从江工启航奔赴安徽理工大学 在迷茫与坚持中突破自我
    我是谭宝州,来自江西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 2021 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二班。我的人生格言是 “别想太多,找准目标、方向,学就完事了!” 如今,我非常高兴地告诉大家,我已被安徽理工大学录取,即将开启新的学习篇章。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大学经历、考研感悟以及成长收获。大学时光:在自主与协作中明晰方向 大学生活是我走向独立的起点。我开始自主规划学习节奏,积极参与各类比赛和学生会工作。在学生会的经历中,我学会了如何高效沟通、协调团队事务,这些能力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让我在与人协作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泡图书馆、讨论专业问题,在相互鼓励中逐渐明确了考研的目标 —— 用更高的学历和更扎实的专业知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筑牢根基。 还记得初次萌生出考研念头时,我也曾迷茫:该选什么学校?跨专业还是考本专业?但朋友们的坚定让我意识到,只要找准方向,脚踏实地去学,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于是,我们互相打气,结伴踏上了考研这条路。考研历程:在迷茫与坚持中突破自我 考研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备考初期,海量的信息让我无从下手;中期面对复杂的专业课和数学难题时,自我怀疑如
  • 2025年05月31日
    【出彩江工人】喻嘉俊:从江西工程学院到新疆大学 我的代码逐梦路
    我是江西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21 级本科 4 班的喻嘉俊。这个夏天,当新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录取通知书递到手中时,屏幕上闪烁的代码仿佛都化作了星光 —— 初试 282 分的背后,是从 “电路迷宫” 到 “代码星辰” 的三载征程,更是学院托举着我穿越迷茫、逐光而行的成长叙事。萌芽:学院土壤里埋下的 “代码种子” 大一时,我在 C 语言的循环语句里打转,在电路原理图的符号间迷路。幸好,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 “启航计划” 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专业初航: 教授的 “开天眼” 课:专业导论课上,资深教授用无人机编程案例讲透 “电子信息 + 代码” 的无限可能,让我第一次看清 “用技术改变世界” 的职业图景; 导师的 “拆迷雾” 谈:班主任作为我的学业导师,每周都会和我 “唠嗑”—— 聊他当年考研时在实验室啃《数据结构》的深夜,也聊行业前沿对 “复合型人才” 的需求,帮我锚定 “考研 + 代码” 的双轨方向; 实验室的 “触电时刻”:跟着学长走进实验室,亲眼看见 Python 程序驱动传感器闪烁的瞬间,我突然意识到:原来代码不是枯燥的字符,而是能让硬件 “活起来” 的
  • 2025年05月31日
    【出彩江工人】杨杰:324分上岸南信大 在孤独跋涉中解锁成长密码
    我是江西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电子信息工程本科4班的杨杰,今年以初试 324 分的成绩,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专业拟录取。这段考研旅程于我而言,是破茧的阵痛,更是新生的馈赠,愿以文字分享其中的感悟与思考。孤独征程:在自我对话中雕刻成长 考研之路,是一场静默的自我修行。当我在图书馆的晨光中翻开书本,在深夜的台灯下标注重点,朋友圈里他人的热闹喧嚣曾让我短暂迷茫。但渐渐明白,真正的成长从来都在独处中发生 —— 那些独自制定计划、调整节奏的时光,如同工匠雕琢璞玉,让我看清自己的优势与短板:擅长逻辑推导的专业课,就深耕真题搭建知识框架;薄弱的英语阅读,则拆解长难句逐句攻坚。这种与自己 “较劲” 的过程,不是孤独的困守,而是与理想的对话。方法论的胜利:在科学规划中稳步进阶 考研的本质是一场 “时间管理的战役”。我始终相信,合理的计划是效率的基石: 分阶推进:基础阶段(3-6 月)主攻教材通读与知识点梳理,如同搭建房屋框架;强化阶段(7-10 月)聚焦真题实战,在错题中查漏补缺;冲刺阶段(11-12 月)模拟限时答题,训练应试节奏感。
  • 2025年05月31日
    【出彩江工人】周志刚:404分上岸南邮:在孤独博弈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是江西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电子信息工程本科1班的周志刚。今年考研初试斩获404分,成功被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录取。以下是我想与大家分享这段考研路上的点滴感悟。考研:一场与自我对话的孤独征程 考研是一场寂静的自我博弈。当我在图书馆与宿舍之间独自往返时,朋友圈里闪烁着他人旅游、聚餐、实习的精彩瞬间,偶尔也会动摇心中的选择。但后来我懂得,孤独是成长的必修课 —— 那些独处的时光,让我学会在喧嚣中沉淀思绪,在寂静中锚定方向。就像深海中的珍珠,唯有历经砂粒的磨砺,才能绽放光华。超越焦虑:在量变中等待质变的光芒 考研的真正挑战,不在于数学公式的晦涩、英语单词的浩瀚,或是政治考点的繁杂,而在于内心的自我对抗。当日复一日的复习陷入 “日历在翻页,进步看不见” 的迷茫时,焦躁与自我怀疑如潮水般涌来。但请相信:每一个清晨的朗朗书声,每一张写满笔记的草稿纸,每一次深夜关不掉的台灯,都是在为未来的质变埋下伏笔。就像破土而出的春芽,那些看似静止的时光,实则是根系在黑暗中拼命生长的蓄力。记住,当你能在枯燥中坚守,在质疑中前行,成功已在不远处向你招手。感恩母校:托举梦想的沃土
  • 2025年05月31日
    【出彩江工人】周宝林:从江西工程学院到南昌大学 306 分的集成电路逐梦之旅
    我是江西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2 班的周宝林,即将以硕士研究生的身份踏入南昌大学集成电路工程专业。这段从“入学即锚定目标”到“稳扎稳打上岸”的旅程,既是专业知识的厚积薄发,更是学院土壤培育下的成长蜕变。根系深植:在学院沃土中筑牢地基 2021年秋初入校园,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新生职业规划” 便如灯塔般照亮方向。在会上:“家国情怀”、“卡脖子技术”让我热血沸腾,当即在笔记本扉页写下“考研南大,深耕芯片”的目标。 专业筑基:大一,我跟着学院开设的元器件、电路分析课程,在实验实训室完成各个功能模块的制作,每一个焊点都经专业课老师亲自指导与点评 —— “芯片设计容不得 0.1 微米的误差,就像焊点不能有虚焊”。 证书进阶:每天晨读助力我一次性通过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开放的机房让我对计算机二级考试环境非常熟悉,从容应对助我一次性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 竞赛练兵:大三上学期斩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省级二等奖,是数学建模团队的系统训练及建模小组的刻苦训练的结果。这些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学习能力,也为考研备考奠定了坚实基础。破土拔节:科学规划中的考研攻坚大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41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11 跳转到 

江工要闻

  • 2025.08.28
    新突破!江西工程学院首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25.07.26
    江西工程学院:依托强大算力,AI助教助学平台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
  • 2025.07.23
    传承红旗渠精神 奋楫笃行担使命——江西工程学院红色教育专题培训纪实
  • 2025.07.11
    江西工程学院:校领导密集看望暑期培训学员以AI赋能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 2025.07.07
    魏建克调研“三下乡”实践活动 引领青年在红色沃土中锤炼担当
  • 2025.07.06
    江西工程学院:校长探望“三下乡” 学子 共绘乡村振兴青春画卷
  • 2025.07.04
    江西工程学院举行2025年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
  • 2025.06.29
    奋青春之楫,扬理想为帆|江西工程学院隆重举行2025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外部链接
  • 南昌大学
  • 江西省教育厅
  • 教育部
党委机关
  • 党委办公室(0790-6350097)
  • 党委组织部(0790-6348084)
  • 党委宣传部(0790-6355322)
  • 统战部(民族宗教事务处)
  • 督导专员办公室、纪委办、监察处(0790-6337668)
  • 理事会办公室、发展规划处(0790-6355321)
教学单位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智能制造与建造学院
  • 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
  • 智慧产业学院
  • 抱石艺术学院
  • 教育与健康管理学院
  • 语言与传播学院
  • 经济管理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实验实训中心
教辅单位
  • 图书馆
  • 天工文化与红色文化研究院
  • 医务所
  • 继续教育学院(0790-6350295)
  • 学校概况
    • 学校概况
    • 历史沿革
    • 学院创始人
    • 现任领导
    • 名师风采
    • 校园风光
    • 历任领导
    • 校训校徽校歌
  • 新闻中心
    • 江工要闻
    • 院(部)动态
    • 学术活动
    • 信息公开
    • 媒体江工
    • 江工学子
    • 领导关怀
    • 江工视频
    • 图说江工
    • 图片新闻
  • 机构设置
    • 党政机关
    • 教学单位
    • 教辅单位
  • 党务公开
    • 党委办公室
    • 纪委办、监察处
    • 校工会、校关工委
  • 教学管理
    • 教务处
    • 实验实训中心
    • 教学质量监控
  • 科学研究
  • 人力资源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合作处
  • 招生就业
    • 招生网
    • 就业网
江西省新余市天工南大道1688号 0790-6341022
留学生成绩查询 学历认证 校园邮箱 超星网络教学平台

备案信息:©2025 Copyright © Jiangx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江西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5005093号-1 赣公网安备 360502020002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