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樟涧民宿·解码振兴新篇:江西工程学院民宿调研盛夏启程

资料来源:江西工程学院 时间:2025-07-11 浏览次数:10


盛夏时节,青春的脚步踏向田野乡间。江西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乡”得益“樟”社会实践队正式集结,怀揣学术热忱与实践梦想,深入上饶市华坛山镇樟涧民宿村,用镜头捕捉诗意栖居,用问卷倾听经营心声,用经济管理学的“放大镜”,解码一间间民宿如何撬动一方热土,用脚步丈量乡土温度,以专业视角剖析民宿业态,探寻其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中的蓬勃脉动与独特价值。这是一次知行合一的探索,一段记录时代风貌的旅程。

75日—9日,“乡”得益“樟”社会实践队以“青春调研助乡兴,共话民宿发展策”为主题开展“三下乡”调研活动。樟涧村位于上饶市广信区北部,距离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望仙谷不到3公里,处于望仙谷景区的必经之路上。樟涧村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超86%,一条樟涧河上接望仙谷、下至美食集市寻味华坛山,全长约4公里,村庄被青翠如屏的群山环抱,在樟涧河碧波里实现了从“留守村”到“流量村”的转变。“望仙游,樟涧留”的发展思路与设施健全、旅游活动与项目丰富吸引无数游客前来居住。

 “我们一直秉持着国家乡村振兴的思路,文化振兴,其实就是挖掘在地的文化。站在屋顶上,可以看到北边是樟涧河,南边是望仙谷。做民宿产业时就想到了‘长河落日圆’‘望仙山驻足,乃见仙谷出尘’。”在座谈会上,樟涧村村委会广信区政协委员徐纲瑶详细介绍了樟涧村民宿产业的发展历程与政策支持情况。

 “在‘政府支持引导、企业帮助指导、村集体参与推导、农民受益主导’的发展新路径的指导下,华坛山镇政府敏锐地发现乡村民宿可观的发展前景,将其制定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通过党员和基层干部的引领作用,发动当地部分积极群众率先发展实践,最后形成规模化集体化的乡村民宿特色产业,打造了丰富的多元化文旅业态,有力推动樟涧民宿村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示范点和共同富裕的新样板。”广信区华坛山镇彭家坞村党支部负责人姜海飞如是说道。

通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两山转换”,实现民宿、农家乐等产业从无到优发展。2021年以来,樟涧村从偏远山乡蜕变为远近闻名的文旅小镇,全镇2024年接待游客达1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亿元,相关成果多次登上央视报道。其核心发展模式为“四融一共”——景村融合(创建景区)、产村融合(民宿产业带动增收)、三治融合(高效治理)、城乡融合(资源贯通),推动共同富裕,累计吸引1000多人返乡创业,带动36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樟涧村民户均增收15.6万元。

通过对多家民宿的实地调研,队员们详细了解了上饶市华坛山镇旅游发展格局和民宿产业扶持政策,更结合樟涧村的具体实践,切实知晓了当地是如何依托生态资源、文化底蕴和区位优势,将民宿经济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和富民增收的“金钥匙”。这为调研队理解民宿发展的宏观背景和政策环境提供了权威视角,奠定了扎实的调研基础。

团队指导老师陈鹏表示,在民宿开展调研,是一次让团队获颇丰的成长之旅。团队和村民交流时,他们眼中对家乡的热爱、发展家乡的期待,深深触动了我们。这让我们明白,乡村文旅是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在努力把乡土变成游客向往的“诗与远方”。调研中,我们意识到乡村文旅的魅力在于挖掘并传递本土的人文温度,这不仅能让游客收获独特体验,更能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重拾对家乡的自信。

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回顾调研经历,撰写实践日记,总结成果。团队成员王纪星表示:“本次实地调研,我深刻感受到了民宿选址与经营策略对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到乡村住宿业发展的复杂性,我们要在实践中懂责任、长本领,让青春力量为调研地点亮新可能。”团队成员刘自权表示:“虽说课本涵盖这方面知识,但今日体验的是生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发展成果,把‘课堂’搬至‘过程’之中。”

华坛山镇以农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助能模式激发乡村经济的活力,交出了一份广信独有的乡村振兴答卷,也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此次调研线下已收集问卷174份,线上问卷收集800余份,团成员们见证着新时代山乡巨变,深入了解具有广信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也不断学习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思想指导下的广信经验,为进一步了解乡村振兴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次调研实践,为调研课题打开了新思路与新视野。


一审:谢旻旻

二审:张文凤

三审:于永清


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