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芯”火 点亮振兴田野 ——江西工程学院“红芯智农”三下乡实践调研

资料来源:江西工程学院 时间:2025-07-11 浏览次数:10

    “强国必须强农,强农先强技。”202576日至10日,江西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红芯智农”实践调研队,走进抚州市崇仁县的力源农业基地、大圆村、古塘村及胜利社区,围绕“党建引航强信仰,科技助农践初心”主题,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员们带着传感器、数据模型、AI互动系统与红色宣讲内容,深入农田地头、农户家中和基层社区,在田野间绘就了一幅“以科技赋能兴农,以青春助力强国”的生动画卷。

    在抚州市力源农业基地,队员实地育苗棚、丝瓜示范田、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等详细了解基地作物培育方法、农作物生长周期、系统灌溉原理等情况。基地负责人曹建文向实践队员们介绍:“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们基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数字产业化提升,积极走产、学、研发展的路子。基地与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签订蔬果深加工技术开发项目。”负责人脸上充满笑意,“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投资2.5亿的力源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在开工建设,建成后其3.3万平方米全自动化育苗中心,可满足抚州市并覆盖全省绝大部分蔬果育苗需求。另外,二产蔬果深加工投产后可实现产值5亿元,带动冬瓜、南瓜等蔬果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实现利税3000万,解决安置就业人员500人左右,同时,可以带动当地千万农民种植蔬果,探索出一条从种植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的新型农业产业化之路,带动当地百姓共同致富。

    队员们跟随农户下田察看冬瓜玉米和丝瓜的生长状态,使用自主开发的田间数据记录系统,采集湿度、温度、光照等样本信息,讨论土壤传感器反馈数据偏差问题,并提出了增设节点与简化操作界面等优化建议为后续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打下基础。随后几日,实践队深入大圆村、岭背村等地,走村入户发放智慧农业技术应用问卷,围绕“农户是否了解智能灌溉系统”“最希望引入哪类农业科技”“技术推广中的最大难点”等问题,与农户面对面交流。一位返乡创业的青年胡宇锋提到:“灌溉系统倒是好,就是不会调参数,每次还得请人来看。”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们用图文并茂的展板和简化模型,给村民讲解传感器数据读取、水泵远程控制等技术流程。村民王阿姨说:“以前只听说城里有这些高科技,今天你们讲得我都听懂了。”

    队员们不仅开展了调研,还在当地做起了沉浸式科技科普服务。在崇仁县胜利社区,调研队搭建了“防溺水沉浸体验馆”,通过AI语音问答系统、模拟情景演练等方式,引导儿童掌握自救技能,参与者超过100人次。自主研发的“AI红色问答系统”也首次亮相,通过语音与触摸交互,将红色人物故事、党史知识和安全教育融为一体,小朋友们称这个“小芯芯”是“最会讲故事的机器人”。现场的家长感慨:“你们这个既能科普又能育人,孩子特别爱学。”

    在古塘村,调研队参访了中共崇仁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开展“红色故事微剧场”和青年宣讲活动。一名队员动情讲述了革命烈士夏明翰的事迹后说道:“他们当年为的是翻身有田种,我们今天是要让农民种得更轻松更高效。”在烈士故居前,队员们重温入党誓词,许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春誓言。

    五天的实践,调研队共完成三大主题调研报告1.2万余字,整理出12条智慧农业推广建议,搭建“儿童安全教育驿站”雏形,现场发放简易传感器套件20套、宣传资料500余份,累计服务农户87户、社区群众近200人次。活动受到多家媒体关注报道。

    正如一位村民所说:“这些大学生不怕晒、不怕脏,天天下田问来问去,是认真想为咱农民干点事。”五天时间,调研队走了十几公里田间地头,也在青年心中种下了“兴农即兴国”的信念种子。

红芯点亮田野,信仰照耀前路。江西工程学院“红芯智农”实践队将持续深耕智慧农业与基层服务场景,让技术“接地气”,让青春“有根系”,以点点“芯”火,汇聚成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星河力量。

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