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江西省关于“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构建起“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部署要求。
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红色文化十讲”专题思政课——“坚守‘两个结合’,增强文化自信”在江西工程学院的校园内精彩呈现。当《映山红》深情的旋律在教室回荡,身着舞服的学生们以刚柔并济的舞姿,演绎着革命年代的期盼与坚韧;当《万疆》磅礴的乐章响起,流畅变换的队形与充满张力的动作,又传递出对新时代壮丽山河的深情礼赞与文化自信。这堂课巧妙融合思政教育与艺术实践,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量身打造了一场融思想性、艺术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沉浸式学习体验。
双师联动:思政深度与艺术美感的交响
本堂课采用“双师同堂”的授课形式教学,教师李诗红与教师晏梦颖同台授课,默契配合,形成育人合力。
李诗红负责理论引领,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又如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晏梦颖则从艺术专业角度,引导学生剖析《映山红》与《万疆》两部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音乐中蕴含的意象(如《映山红》象征希望与牺牲,《万疆》描绘山河壮丽与文化底蕴)、激发的情感共鸣、舞蹈动作的象征意义(如刚毅、舒展、团结),以及队形变化的深层寓意(如聚合、延展、同心圆)。双师共同引导学生在艺术表现中感悟思想伟力,在理论思考中升华艺术表达。
艺术载体: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的共鸣
课程以学生的歌舞表演实践为核心主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理解理论,更需要掌握用生动形式传递价值观的能力。在《映山红》的演绎中,学生们通过富有叙事性的舞蹈动作,体会革命先辈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坚定信念,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点燃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的历史必然。在《万疆》的表演中,恢弘的歌声、舒展大气的舞姿以及象征团结、包容与壮阔的队形变化,则让学生们深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及由此生发的磅礴文化自信。通过亲身参与表演,抽象的“两个结合”理论变得可触可感、可歌可舞。
立德树人:红色资源焕发育人新活力
利用好红色资源立德树人,是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堂课是探索‘专题+艺术’特色思政教学模式的一次有效实践。通过双师协同、艺术载体的深度融入,将宏大的理论命题转化为学生可参与、可体验、可共鸣的艺术实践,有效破解了思政课入脑入心的难题,特别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辟了学习思政理论的兴趣点和有效路径。让思政课‘活’起来、‘美’起来,才能真正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坚定信仰。”
参与学生反馈热烈。她们表示,这样的思政课“一点都不枯燥”,“在跳舞唱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理解了那些深刻的道理”,“感觉自己不仅是表演者,更是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表达者”,“对将来如何在幼儿园里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信心”。
这堂以“坚守两个结合,增强文化自信”为主题的特色思政课,是江西工程学院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缩影。它证明了,当深邃的思想遇上灵动的艺术,当理论的深度遇上实践的体验,思政教育便能焕发出直抵人心的强大力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澎湃动能。
一审:刘红伟
二审:何 凯
三审:于永清